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无到逍遥--魏晋玄学研究

从无到逍遥--魏晋玄学研究

  • 字数: 340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李耀南|责编:洪琼
  • 商品条码: 978701022739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6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由董仲舒天之尊君、屈君二重功能及其“仁之美”,《淮南子》自然之天与美学问题导入论述,以王充思想作为从天向人转换的理论环节,通过汉末士风的转变,揭示经历党锢之祸的士人如何疏离王权政治,退回人自身。对于王弼玄学,分析如何从老子的道演进为王弼的无,细致讨论王弼“圣人体无”的理论意义,通过黄宪“无德而称”的人格器量,到《人物志》以“无名”的中庸至德作为理想人格,解释王弼“体无”之理想人格建构的思想脉络、具体涵义以及对于魏晋美学发生的深远影响。从乐与儒学的关系来透视阮籍《乐论》,搜寻其从笃守儒学到以老解儒,终至引庄入玄的转变;从“齐物的逍遥”的角度探析阮籍所蕴含的庄学思想以及道教神仙观念的人格内涵。嵇康“任自然的逍遥”包括精神与现实两个层面,作为音乐“自然之理”的“声无哀乐”让欣赏者自由地表现人生情感。郭象经由自生、适性分开出的逍遥旨在把逍遥转化为人人皆可以实现的自由生活,逍遥具有世俗化的倾向。支遁基于佛教般若学的立场提出至人之心的逍遥。陶渊明“即事多所欣”是把玄学追求的自由理想落实到自我的生活中,开显一种不离世情、不废人事却又超迈高蹈的审美人生境界。
作者简介
李耀南,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领域为老庄哲学、魏晋玄学以及中国美学,曾应邀往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亚洲中心讲学。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学术研究》《学术月刊》《孔子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鹅湖》等报刊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代表作有:《庄子“知”论析义》,《哲学研究》 2011年第3期(本期封面要目文章);《庄子的“无用”与“逍遥”》,《哲学研究》2009年第8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9年第十一期转载);《从“心”看〈齐物论〉》,《哲学研究》2007年第9期;《难“〈庄子序〉非郭象所作说”—兼与王晓毅、黄圣平二位先生商兑》,《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2期。主持多项省部级课题。
目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