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和平学研究的新范式(亚太篇)/和平学译丛

和平学研究的新范式(亚太篇)/和平学译丛

  • 字数: 168
  • 出版社: 南京
  • 作者: (日)君岛东彦//(印)维迪亚·杰恩|主编:朱成山//刘成|译者:阮岳湘
  • 商品条码: 978755330655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3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维迪亚·杰恩,印度斋蒲尔拉贾斯坦大学甘地研究中心政治科学教授、主任。担任过众多重要职务,如亚太和平研究协会(APPA)副秘书长,非暴力委员会委员、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全球政治经济委员会委员、美国夏威夷非杀戮政治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出版著作数本,广受称赞;在许多国际论坛发表过精彩的演说。新作《和平、非暴力和甘地的担忧》(拉瓦特出版社,斋普尔,2011年)于2011年在日本东京亚太和平研究协会峰会上发布。 君岛东彦,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宪法与和平研究教授,亚太和平研究协会秘书长、日本和平研究协会委员。主要研究宪法与和平、日本宪法中的和平主义与全球宪政的关系。最近著文《全球宪政和日本宪法中的和平主义》(载于维迪亚·杰恩(编):《和平、非暴力、甘地的担忧》,拉瓦特出版社,2011年)。 朱成山,研究员,男,1954年7月9日出生,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现任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兼任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博物馆学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以及中国日本史学会、台湾问题研究会等学会理事,中国人权基金会、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技大学等11所高校兼职教授。 10多年来,他潜心研究国际和平学、中日关系史、日军侵华暴行史特别是南京大屠杀史,先后撰写《为300000冤魂呐喊》、《金陵血证》、《我与东史郎交往十三年》、《世界和平学概况》等100多万字的专著,撰写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200多篇各类文章。他多次在美国、日本、波兰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学术研讨与和平交流活动。 刘成,江苏南京人,历史学博士,中国南海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驻院学者、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东北亚和平教育学会(NARPI)执委会委员,亚太和平研究协会(APPRA)理事,国际和平研究协会(IPRA)中国会员,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理事,江苏省世界史学会副会长。专业领域为英国史、和平学。出版专著8部,译著4部,主编丛书1套,发表论文70篇。 刘成教授最先在中国高校开设和平学课程(2004年),翻译首部和平学论著《暴力之后的正义与和解》(2003年),出版首部高校和平学教材《和平学》(2006年),主编首套中小学和平教育读本《和平成长丛书》(2010年)。并先后五次在华东、西北、东北和中南地区举办和平学国际会议,多次在国际和平学会议上及国外高校发表和平学主旨演讲。
目录
第一部分 引言 1 和平学研究的新范式 2 和平研究教学:批判安全研究的启示 第二部分 回顾后福岛核时代 3 福岛对人类的启示 4 核武器和核能的罪行:从广岛到福岛 第三部分 非暴力:甘地及其他 5 抵制英货运动:全球化的创造性选择 6 甘地和非暴力宪法的理念 7 圣雄甘地的和平教育遗产 8 应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 9 幽默、见证和网络非暴力行动:对反抗暴政、种族暴力和仇恨的创新性非暴力战术之当前研究 第四部分 亚太冲突转型 10 斯里兰卡从战争到和平的过渡途径:国民幸福指数的概念性定性回顾 11 和平研究视角下的中日和解 12 海峡两岸对话:在台湾海峡两岸青年社团的对话中激发和平潜力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