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乡村儿童留守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留守到泛留守现象的观察)

乡村儿童留守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留守到泛留守现象的观察)

  • 字数: 29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金小红|责编:冯春凤
  • 商品条码: 978752038384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8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乡村儿童“留守”现象产 生于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及城 市化进程的双重背景下,留 守儿童问题呈现出的双重嵌 套性特征,一方面反映了城 乡资源二元分割体制下乡村 儿童的共性,另一方面兼具 因微观家庭流动而带来的“ 留守性”特征。本书在乡村 振兴的背景下,对“留守问 题”的经验事实及理论认知 进行了反思,从日常实践的 角度对“留守”到“泛留守”问 题进行了挖掘。
作者简介
金小红,女,1978年生于湖北荆州市。199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华中9币范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近几年,发表学术文章40余篇,主编及参编教材4本,出版学术专著2本。主持及参与国家、省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社会活动多项。被推选为湖北省社会学学会理事,中国犯罪社会学学会理事,湖北省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促进委员会副秘书长。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访学于台湾中正大学,在犯罪学研究方面进一步实现了两岸合作研究的计划。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口流动与乡村“衰落” 第二节 研究综述与研究反思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研究设计 第二章 乡村儿童日常生活原型 第一节 乡村儿童生存及需求现状的差异性描述 第二节 乡村儿童偏差行为的多因素分析 第三章 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原型 第一节 留守儿童生存及需求的现状 第二节 留守儿童的内部差异性分析 第三节 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多因素分析 第四节 留守儿童多个问题的多因素分析 第四章 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描述性比较分析 第一节 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共性需求 第二节 两组儿童行为的差异性描述 第三节 两组儿童相关需求的差异性描述 第五章 两组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问题成因的比较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 第一节 生态系统理论的适用性 第二节 两组儿童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模型建立和研究发现 第六章 两组儿童偏差行为、受欺凌问题的比较研究:基于社会联结关系的考察 第一节 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研究现状 第二节 留守儿童受欺凌问题研究现状 第三节 社会控制理论对越轨行为和受欺凌的解释 第四节 模型建立和研究发现 第七章 两组儿童偏差行为问题的作用机制比较研究:基于一般压力的考察 第一节 一般压力及实证研究的适用性 第二节 中介模型建立与研究发现 第三节 调节模型建立与研究发现 第八章 留守儿童“学习价值观”的型构:基于日常生活实践的视角 第一节 区域背景、相关概念及解释框架 第二节 乡村场域:学习价值观的生成环境 第三节 惯习:学习价值观生成过程的日常呈现 第四节 日常生活实践中学习价值观的特质 第九章 “网格化陪伴”介入的实务初探:基于生态系统的视角 第一节 行动研究设计 第二节 “陪伴式”实务模式应用及反思 第三节 “网格化陪伴”实务模式探索 第十章 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传输中社会工作者资源整合角色的再思考 第一节 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传输 第二节 关爱服务传递的现状、问题及其影响:基于资源利用效能的角度 第三节 关爱服务传递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落差 第四节 关爱服务输入过程中社工资源整合角色的探索 第十一章 从“留守”问题到“泛留守”问题的思考 第一节 乡村儿童生存及需求的现状 第二节 “泛留守”问题的思考与社会工作服务的现状 第三节 针对社会工作“留守问题”服务的调查及反思 第十二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