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近代建筑民族形式

中国近代建筑民族形式

  • 字数: 194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 作者: 冯琳
  • 商品条码: 9787112264735
  • 版次: 1
  • 页数: 186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建筑迫切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创新,回顾历史是一种必然选择。梁思成等第一代建筑师通过探索建立了最初的“民族形式”建筑体系,在遵循和采纳西方建筑原理和方法的同时,运用大量的传统装饰来表现“中国固有特征”,这为当代建筑在传统的现代表述问题上提供了重要思路。本书重点关注近代建筑“民族形式”的形式风格与设计思想,并就此类建筑首次提出了不同以往的分类方法,注重传统装饰与建筑材料、功能、环境等的联系性与造形变化性,就“民族形式”建筑装饰艺术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本书对近代建筑中传统建筑装饰的认知、解读、表达进行了多层次评释,分析其承续逻辑,可更好地促进传统符号的设计转化。本书在为中国近代建筑的相关研究补充图例及数据参考的同时,也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传统再生策略。
目录
序(周晓陆) 前言 第一章 中国近代建筑的诞生 第一节 19世纪早期的西方影响 第二节 现代建筑学的传入 第三节 民族国家的建构需要 第二章 探寻属于中国的“民族形式”建筑 第一节 民族形式建筑的特征 第二节 折中主义下的适应性建筑 第三节 第一代建筑师的选择 第三章 民国建筑——近代建筑艺术的高潮 第一节 近代建筑的分期 第二节 南京民国建筑 第三节 相关建筑的现状 第四节 与其他地区的相关比较 第四章 古典复兴式建筑 第一节 古典复兴式一式 第二节 古典复兴式二式 第三节 古典复兴式三式 第五章 新民族形式建筑 第一节 新民族形式一式 第二节 新民族形式二式 第三节 适应性的装饰语言 第六章 影响与启示 第一节 特殊的时代特征 第二节 时代意义 第三节 不足与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