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八旗心象(旗人文学情感与社会1840-1949)

八旗心象(旗人文学情感与社会1840-1949)

  • 字数: 385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刘大先|责编:张倩郢
  • 商品条码: 978752018236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2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晚清民国的旗人及其文学为研究对象,将其置 入政治、经济、社会、军事乃至国际关系的关联性语境中 ,展开跨文化、历史与区域研究的对话;体察旗人在时代 语境中经历的情感、思想、身份认同与美学追求的嬗变, 阐发旗人文学的普遍性意义。百年的蝉蜕蝶变,敞开旗人 的叙事与抒情、心灵世界与精神空间,从国语骑射到满汉 一家,从旗民分治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因地制宜、移风 易俗与人民共和的历史转型中,叙说中国人现代情感与国 家认同的建立。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王朝的焦虑与想象的疗救 第一节 开眼“看”世界 第二节 大梦谁先觉:顾太清的焦虑与化解 第三节 《红楼梦》的读者:文康的幻想 第四节 官侠合治与大众趣味 第二章 新兴传媒与京旗小说群像 第一节 被遗忘的文学群体 第二节 传媒空间开拓与京旗小说的格局 第三节 清末民初京旗小说的风貌与特点 第三章 乱世与情感结构变迁 第一节 蔡友梅的浮世绘 第二节 重写义妓传奇:异邦的教育 第三节 苦情案件:舆论、法律与公共情感 第四章 怀旧意识与通俗文化改造 第一节 儒丐的遗民书写 第二节 丧失感与底层悲悯 第三节 通俗小说的类型融合 第四节 清以降武侠文化的变迁 第五章 文化政治与身份重塑 第一节 汪笑侬与过渡时代 第二节 观念的潜流 第三节 病相报告:老舍的幻寓批判 第四节 城市意象与文化象征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