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内在乐园(论弥尔顿晚期诗歌中的认知和自由)/文艺复兴论丛

内在乐园(论弥尔顿晚期诗歌中的认知和自由)/文艺复兴论丛

  • 字数: 330
  • 出版社: 浙江大学
  • 作者: 崔梦田|责编:张颖琪|总主编:郝田虎
  • 商品条码: 978730821675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9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思想史为线索考 察英国作家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晚期 的三部诗作——《失乐园 》《复乐园》《斗士参孙 》,并将文本置于斯图亚 特王朝复辟后的历史语境 中,揭示出弥尔顿1660年 后如何通过诗歌传达其“内 在乐园”理念。弥尔顿的“内 在乐园”理念同时涵盖基督 教神学和古典思想,《复 乐园》的“内在自由”观念实 现了两者的完美融合,但 《失乐园》与《斗士参孙 》均显现出基督教神学和 古典观念的冲突。弥尔顿 通过史诗的叙述和悲剧的 人物缓解了两者间的张力 ,使得复杂、多元的思想 资源并存于诗歌之中。 弥尔顿的“内在乐园”与 霍布斯的“利维坦”均是对所 处时代的回应,却形成鲜 明对比。霍布斯在认知方 面摒弃了基督教神学和古 典思想中人可以依据信仰 或理性进行选择的思路, 基于人的自利和恐惧为现 代国家构建了政治秩序。 弥尔顿则沿袭基督教和古 典传统,呼吁人通过信仰 和德性构建内在自由,如 果外在秩序与两者严重冲 突,它们则会成为人争取 外在自由的依据。“利维坦” 对现代政治思想影响深远 ,但弥尔顿的“内在乐园”可 以在伦理层面弥补霍布斯 思想体系的内在局限。这 一弥补作用在当下依然有 较强的现实意义。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概况 第二节 思想史背景及选题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各章概要 第一章 认知与选择——论《失乐园》中亚当的理性 第一节 乐园中的亚当:“推理常属于你们” 第二节 知识树下的亚当:正当理性与选择 第三节 犯罪后的亚当:“肉欲篡夺了理性至高无上的地位” 第四节 悔改后的亚当:“永远遵守他的天道,单单依靠他” 第二章 认知与伦理——论《失乐园》中夏娃的经验 第一节 夏娃的梦:对恶的初次体验 第二节 分开劳动:“不单独经受考验,美德又有什么用?” 第三节 知识树下的夏娃:现实性的经验与“失去善,得到恶” 第四节 夏娃的第二个梦:“梦境提示了某种伟大的预言性的好事” 第三章 《复乐园》中的自由观念考辨 第一节 撒旦的自由观 第二节 神子的内在自由论 第三节 内在自由与外在自由的关系 第四章 认知与自由——论《斗士参孙》中参孙的宗教经验及自由观 第一节 宗教经验与律法:论参孙的两次婚姻 第二节 参孙关于公民自由、宗教自由的三轮论证 第三节 论参孙的宗教经验与自由选择 结语 引用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