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构成形式(普通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规划教材)/设计基础课程实践丛书

构成形式(普通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规划教材)/设计基础课程实践丛书

  • 字数: 186
  • 出版社: 化学工业
  • 作者: 编者:宋扬|责编:尤彩霞
  • 商品条码: 978712239409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36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构成形式》以作者2001年至今的设计基础课堂教学实践的十余项课题为主线,用课题引领兴趣教学的形式展开叙述,并呈现作者相关课堂教学的个人教学思考与原创课程作品。本书内容包括作者在“教”与“学”两方面对构成形式的概念和课题实践方面的关系探讨;构成形式的二维表现形式如T恤、素材的获取与表现、汉字分解创作、拼贴自画像、色彩与音乐、色彩对比与调和、色彩归纳与应用等课程实践案例分析;构成形式的三维表现形式如头部装饰设计、面的表达、杯子设计等实践课程的教学思路与成果。全书由浅至深地展示作者在教学一线实践完成的平面-色彩-立体系列课堂教学中的构成训练课题,结合课堂教学一线经验,针对课题训练进行完整而详尽的知识点阐述。 此次集结出版的设计基础课程实践丛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设计专业设计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设计从业者的自学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宋扬,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高级工程师、高级引进人才,1996年以全国专业第 一名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环境艺术系(现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5年本科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并于2001年9月留校任教于设计学院基础部。 200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获硕士学位。 2012年留学于匈牙利pecs大学,攻读建筑学博士学位。 2014年7月毕业回国,获得欧盟DLA建筑学博士学位。 2017年任教于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至今。 部分获得奖项 国 家 级奖项 2009年度获共青团中央中国设计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 2009年获得共青团中央颁发“光华龙腾奖”设计金质奖章 2012年获得共青团中央光华科技基金会DDF“中国设计青年百人榜”奖牌 省部级奖项 1998、2000 两次获“荣华边杯”全国美术新人选拔展设计佳作奖 2000 年度“惠普大师奖”国际青年设计师奖杯,电脑设计类二等奖 2001 “SOM”主办“城市标志性建筑”国际青年建筑师竞赛优 秀奖 2004 中国美协主办“为中国而设计”首届环艺设计大展专业组优 秀奖 2005 年IFI国际设计师联盟优 秀景观建筑奖 2005-2006 年度“华耐杯”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景观类优 秀奖 2009 中国美协主办“为中国而设计”第三届环艺设计大展专业组优 秀奖 2008-2009 年度“华耐杯”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景观类第 一名 2012年获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百名优 秀青年设计师奖” 2012年获北京国际装饰设计双年展.公共建筑类.专业三等奖 学院学术奖项 1998、1999 两次获中央美术学院学院奖一等奖 代表设计作品 2008北京奥运会水上公园,水上竞技项目场馆主题景观设计,独立设计完成。入选“为中国而设计”中国建筑学会2019年度设计年鉴 1-相关课程《空间构成》系列课题,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使用14年(2001-2014),出版教材--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专用教材丛书《空间实验》(岭南美术系出版社),至今作为专用教材使用。 2-相关课程《模型语言》系列课题,在浙江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课程实践4年(8次),课程2018年入选浙江省首批十三五新形态教材立项、2019年浙江省首批入选省级线上线下相结合“一流课程”、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3-有完善的相关教学视频建设,并于2012年投入使用至今,形成能够完整的“课堂教学视频+学生课程作业自述(视频)+课堂作业展示(微信公众号)+课堂教学心得(微信公众号)”课堂教学辅助体系。 4-课程自2001年开始,目前有相关课程教学实践专著3册,教材1册(央美专用教材丛书),教学光盘1套,相关网络课程视频600分钟。 5-2020年,课程入选浙江省互联网+课堂教学示范课程
目录
第1章 构成形式教学概述——形式概念与课题实践的关系 1 1.1 构成形式课程的定位 2 1.2 设计基础教学的多样性 2 1.3 设计基础与美术基础的关系 3 1.4 构成形式训练的目标 3 1.5 构成形式训练的内容 5 1.6 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实验 6 1.7 张弛有度——课题设计对学生创作的状态限定 7 1.8 设计基础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探讨 8 1.9 技术制约与思维发散的互补 10 1.10 设计教学方法需不断完善 11 第2章 构成形式训练的系列课程的教学实践 12 2.1 二维形式:构成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13 课题1 T恤[二维黑白形式的应用] 13 课题2 素材的获取与表现[黑白影像的获取与创作] 21 课题3 快速表现课题——汉字分解创作[构成与构图] 41 课题4 快速表现课题——拼贴自画像[色彩搭配与选择] 45 2.2 二维形式:构成与表述 51 课题5 色彩与音乐[色彩形式语言的转换] 51 课题6 快速课题——“正”字填色练习[图形分割填色] 63 课题7 色彩对比与调和[色彩的表现] 69 课题8 色彩填色——对比与和谐[色彩三要素的应用] 82 课题9 名画分析——色彩归纳与应用[色彩的获取与借鉴] 87 课题10 隐藏与凸现[色彩表现的功能] 97 2.3 三维形式:材料与构成 111 课题11 头部的装饰[三维造型与装饰] 111 课题12 面的表达[质感与表面肌理表现] 119 课题13 杯子[材料与空间] 126 第3章 形式构成课程引发的思考 132 跋/课题实践与支持院校 134 参考文献 135 作者简介 1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