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差异研究

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差异研究

  • 字数: 184
  • 出版社: 经济管理
  • 作者: 徐阳|责编:任爱清//李光萌
  • 商品条码: 978750968104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6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地 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专著 。全书通过考察中国地方政 府绩效评估差异的历史演进 过程,指出当前各地实践中 存在着“模式壁垒”问题,进 而分析问题形成的根源—— 价值取向与功能定位的不同 ,最后提出基于科学性与应 用性的模式融合是解决“模 式壁垒”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书贴近各地干部人事考核 与第三方评估实践,充分考 察“青岛模式”“福建模式”“ 杭州模式”“兰州模式”等典 型案例,提出有针对性的对 策建议,并依托中国社会科 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的地方政 府绩效信息数据库对政府绩 效进行地域和分职能领域的 实证分析,对我国政府绩效 评估的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 的参考价值。
目录
理论篇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绩效评估 二、政府绩效评估 三、政府绩效评估要素 四、政府绩效评估模式 五、制度变迁理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差异的研究 二、关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与功能定位的研究 三、关于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有效性与发展方向的研究 第二章 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差异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改革开放之后至21世纪之前:政府主导下单一的内部考核 第二节 21世纪以来至党的十八大之前:社会参与下外部评价的出现 第三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发展中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 第三章 模式差异与“模式壁垒”:现象与问题 第一节 政府本位与社会本位:模式差异现象下的两类评估模式 一、政府本位评估模式:目标责任制与效能优先 二、社会本位评估模式:公众评议与第三方评估 第二节 制度、机制与技术:“模式壁垒”问题的三个层面 一、制度层面: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立法进度不一 二、机制层面: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选择有别 三、技术层面: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技术路线各异 第三节 科学化、标准化与公开化困境:“模式壁垒”问题的多重后果 一、阻碍评估机构自身的规范完善,不利于评估的科学化 二、阻碍评估机构之间的相互借鉴,不利于评估的标准化 三、阻碍评估机构外部的监督制约,不利于评估的公开化 第四章 价值取向与功能定位:“模式壁垒”问题的根源 第一节 政府绩效评估的灵魂:价值取向与功能定位 第二节 工作推动与客观评价:功能定位差异下“模式壁垒”的形成 一、政府本位评估模式:以工作推动为核心功能 二、社会本位评估模式:以客观评价为核心功能 第三节 两类评估模式的有效性及其局限性 一、政府本位评估模式的有效性及其局限性 二、社会本位评估模式的有效性及其局限性 第五章 科学性与应用性:政府绩效评估模式融合及其方向 第一节 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融合的必要性 一、模式融合的实施有利于加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化 二、模式融合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标准化 三、模式融合的实施有利于推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公开化 第二节 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融合的可行性 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模式融合提供了时代契机 二、逐步明确的科学发展理念为模式融合明确了发展方向 三、中国地方政府职能同构性为模式融合奠定了现实基础 第三节 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融合的应然走向 一、功能层面:明确科学性和应用性的双向评估定位 二、制度层面:构建法制化与规范化的统一评估制度 三、机制层面:打造常态化与专业化的多元评估主体 四、技术层面:探索高效率与低成本的有效评估方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