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律诗文体建构与礼乐文化传统(上中下)(精)

律诗文体建构与礼乐文化传统(上中下)(精)

  • 字数: 930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张国安|责编:罗华彤//白爱虎
  • 商品条码: 978710115274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267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主要由三个相 互关联且互为支撑的基本命 题、观点及其考述论证构成 :其一,中国传统文学“文 体”是“礼体”的转喻与象征 ,而律诗体则是其完型态, 深度涉及“文人”话语言说方 式、行为方式的选择及其理 想人格的建构。其二,中国 传统文学文体的语言学基础 乃“文言”;具有主体统一性 的汉语实即“文言”,而“文 言”形成于中国史前社会由“ 乐礼文化”形态向“礼乐文明 ”的制度形态转进的过程之 中,乃非自然语言的规范性 语言,与政治意识形态具有 天然联系。其三,“言—文” 一体且异质的“文言”结构性 矛盾构成了“文言”发展的内 在动力,其历史展开蕴含了 中国传统文学文体走向骈体 化、诗歌走向律体化及其因 应时势而变革的内在逻辑。
目录
上册 导论:律诗体建构的文化文体学生态 第一节 对象、问题与方法 第二节 传统文体学中的“文体”概念辨析 一、“六义”说与“文章整体”说述评 二、“文体”非独立概念与范畴 三、“文体”:以“人体”隐喻“文章”的话语言说方式 第三节 《文心雕龙》的创作及其文体论意义 一、《文心雕龙》的结构与性质 二、刘勰之“文心” 三、刘勰论文辨体之意义 四、文体通变:动态的整体和谐观 五、文章体类与文统 第四节 “礼体”与文类文体之发生 第五节 破体与参体新辨 第六节 也说文体尊卑与“以高行卑” 第七节 “礼体”大、小之喻与破体为文之体位定势 第八节 大小体之辨与文体命名 第九节 大小体之辨与文笔之辨 第十节 文体与才性、德性 一、“文”之“小体”的律化及其“大体”意味 二、文才获得尊崇的人文哲学依据及其历史意义 第一章 汉语文言与礼乐文化 第一节 古汉语定义及其发生 一、古汉语即文言 二、汉文字与文言之发生 第二节 文言音系之统一性与继承性 第三节 礼崩乐坏之后的“文言”声/文统一性与继承性之保证 第四节 讽诵吟咏与小学传统建立及古音之变 第五节 反语、反切音注及其意义与功能 第六节 《通俗文》之性质及其所反映的言、文互动 一、见于先秦文献的旧词训释分析举例 二、见于秦汉文献的新词训释分析举例 三、未见于两汉文献的新词训释分析举例 四、用例见于先秦文献的新义词训释分析举例 五、用例未见于先秦文献的新义词训释分析举例 六、音注分析举例 七、文言“语体”的“文体”化趋势及其意义 第七节 “音韵蜂出”与“五声命字” 一、《声类》与《韵集》的性质与意义 二、“始判清浊,才分宫羽”与上古文言声调及其自觉 三、《声类》《韵集》之“五声命字”与文言的语音规范 结论 …… 中册 下册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