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会治理转型时期的基层司法实践逻辑--以远山县法院为例

社会治理转型时期的基层司法实践逻辑--以远山县法院为例

  • 字数: 36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李东澍|责编:梁剑琴
  • 商品条码: 978752038787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5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社会治理转型语境下,以合法化和现代化为主线,考察基层司法相应的内部科层和外部结构,并解析基层法院在立案、审理、执行与涉诉信访等不同司法行动中所呈现出的实践逻辑。通过对远山县法院(化名)的田野调查,可发现社会治理转型时期的基层司法实践逻辑,是基层司法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积极回应社会需求,以此实现法律和国家的合法化及现代化,从而建构起法律与社会、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地方之间的良性关系。
作者简介
李东澍(1986— ),男,汉族,山东金乡人。贵阳学院法学讲师,贵州中创联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博士(2019)、法学硕士(2013)。研究方向:法社会学、社会治理、行政法学。曾在《法律方法》《理论月刊》《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司法改革论评》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意识与研究意义 一 以社会治理转型时期为语境 二 针对基层司法的社会学研究 三 聚焦于基层司法的实践逻辑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一 社会治理转型与法治之研究 二 司法实践与基层法院之研究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框架 一 概念界定 二 理论框架 第四节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 资料来源 二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内容 二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基层司法的内部科层 第一节 派出法庭与业务庭的审视 一 派出法庭及其功能 二 业务庭及其功能 三 法庭的运作模式 第二节 审判委员会的层层迷思 一 审委会设置的争议性 二 审委会组织的正功能 三 审委会运作的规范化 第三节 其他组织的结构-功能 一 执行局与辅助组织 二 党组与院长办公会 三 其他管理组织 第四节 基层司法的行政化及其破解 一 司法行政化产生的困扰 二 破解司法行政化的尝试 第三章 基层司法的外部结构 第一节 地方权力结构中的基层司法 一 “副县级机构”:基层法院的地位 二 “负责审判”:基层法院的权责 第二节 政法管理结构中的基层司法 一 担纲政法机关的基层法院 二 饰演下级法院的基层法院 第三节 基层司法的地方化及其摒除 一 司法地方化造成的难题 二 摒除司法地方化的努力 第四章 立案程式:冲突解决的司法门户 第一节 冲突多元解决中的诉讼 一 冲突解决的四个理想类型 二 嵌入多元机制的司法诉讼 第二节 审查制下的选择性司法 一 藏在“诉讼爆炸”中的立案难 二 为何立案难:选择性司法丛生 第三节 登记制下的过载性司法 一 立案登记制的纠偏成效 二 挣脱过载性司法的枷锁 第五章 审理运作:依据法律的定分止争 第一节 “遵循法律”的裁判 一 常规案件的形式化 二 复杂案件的衡平术 三 程序正义的显像化 第二节 “基于法律”的调解 一 熨平法律的皱折 二 模糊的法律产品 三 司法的默会知识 第三节 “超越法律”的协调 一 对法律的“软执行” 二 协调的动因分析 第六章 执行与信访:法律实效的镜像折射 第一节 司法执行的社会工程 一 执行之殇:社会控制失灵 二 执行规制:法院因应之道 第二节 涉诉信访的重重困境 一 司法的信访化现象 二 法律的利用与规避 第三节 掀起优化实效的改革 一 司法执行的破冰旅程 二 诉访分离的凤凰涅檠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社会治理转型:解读基层司法的密码 一 “送法下基层”:从国家视域的观察 二 “迎法下基层”:自社会角度的检视 第二节 建构回应型司法:基层司法的实践逻辑 一 回应型司法的理论脉络 二 回应型司法的逐步确立 参考文献 附录 深度访谈编码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