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家庭文化资本与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业教育研究

家庭文化资本与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业教育研究

  • 字数: 26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孙文中|责编:王莎莎
  • 商品条码: 978752038685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持续推进,农民工由个体流动向家庭化流动的趋势转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越来越受社会广泛关注。本书以定性研究的方式,以深度访谈、参与观察和个案拓展研究法,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过程来揭示学生的家庭文化资本与学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更精细地描绘两者在文化资本继承与文化资本移入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作者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业表现为着眼点,以互动理论、再生产理论和抵制理论为分析视角,从学业成绩、作业完成、学习习惯、学习信念以及学校适应等方面,考察农民工子女教育过程中的文化资本继承与文化资本移入的机制,揭示出农民工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学业的影响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长期家庭生活的潜移默化的结果。
作者简介
孙文中(1981- ),集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社会学博士,从事农村社会学、社会结构与社会流动研究。在《中国农村观察》《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教育部青年项目1项,民政部项目1项、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1项,福建省教育厅项目2项、厦门市社科联项目3项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1项。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理论视角 二 国外关于家庭文化资本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 三 国内关于农民工子女学业表现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调查地点的选择 一 研究方法 二 调查地点的选择与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三 方法论的问题 第二章 社会结构的转型与农民工子女教育 第一节 社会结构的转型与农民工子女问题的出现 一 城乡二元结构的松动与农民工流动 二 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 三 社会转型中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第二节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 一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城市化 二 厦门市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校教育 第三章 农民工子女学业表现的感知与评价 第一节 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业表现的感知 一 学习成绩的分化 二 作业完成的差别 三 学习习惯的差异 四 学习信念的差别 第二节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业评价 一 成绩等级与学业评级 二 班级组织资源占有的差异 三 学业发展的分流 第四章 家庭文化资本与家庭教育实践 第一节 农民工家庭的家长教育经历与文化资本 一 农民工子女的家长的受教育情况 二 农民工家庭的文化资本 第二节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实践 一 协助培养行动下的习性养成 二 失语与忽略的成就自然成长 三 生计压力下的情境式干预 第三节 教育信念与弱势文化资本: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张力 一 教育信念、文化资本与农民工子女教育 二 农民工对子女教育的信念 三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张力 四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张力的型塑与消解 第五章 学校文化及其学业强化的规训 第一节 学校文化的构成 一 学校理念文化 二 学校物质文化 三 学校行为文化 第二节 学校关于学业表现的规训 一 学校课程知识的理想类型:学业表现的基本要素 二 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文化资本缺失的强化 第三节 学校文化适应中的创新与抵制 一 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二 对学校学业强化策略的抵制 第六章 家庭文化与学校文化的亲和与疏离 第一节 学校文化与家庭文化资本的亲和 一 家庭文化资本转化为子女的学业资本 二 家庭文化与学校文化的一致性 第二节 学校文化与家庭文化资本的疏离 一 学校文化与家庭文化的冲突 二 公办学校教师的负面评价 第三节 学生文化资本生成的失败及其阶层再生产 一 家庭文化资本再生产——学业资本的失败 二 学生的被动选择与底层阶级再生产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 研究发现 第二节 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一 研究不足 二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对象列表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对SZ中学教务处主任的访谈提纲 附录四 对J区教育局干部的访谈提纲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