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公民道德新论(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公民道德研究)/百家廊文丛

公民道德新论(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公民道德研究)/百家廊文丛

  • 字数: 369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李萍|责编:罗晶
  • 商品条码: 978730029763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0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将当代中国公民道 德问题的探讨置于现代化视 域之下,在“导言”部分解释 了若干核心概念、中心思想 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提 出“好公民是现代社会的主 体”这一命题。第一章确定 了公民道德问题讨论的时空 背景,交代了公民身份在现 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转换以 及由此产生的现代社会道德 研究视角的调整。第二、三 、四章则分别从经济、政治 、社会—文化三个不同层面 的现代化领域阐述了相应的 公民道德表现形式及相关的 理论问题。第五章通过对公 民道德的一个重要且相对特 殊的形态——公民不服从问 题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公 民个体的多样性、公民与国 家关系的多元性以及社会变 迁条件下的公民道德规范( 如忠诚、守法、公平等)的 复杂表现形态等问题。第六 章是对中国当代公民道德的 实证调查数据分析,重点讨 论了公民认知、公民参与、 公民教育等方面的实际状况 及其理论问题。第七章是横 向的比较研究,选取了有代 表性的三个地区——中国香 港、新加坡、日本进行了对 比分析,以资对当代中国公 民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 和启示。
作者简介
.
目录
导论 公民是现代社会的主体 第一章 现代化之必然性及其反思 一、现代化模式分析 (一)现代化的源起 (二)现代化模式 (三)现代性及其思考 二、人的现代化:公民地位 (一)人的发现 (二)法治在人的现代化中的意义 (三)落实公民地位是现代政府的责任 三、宏大叙事下的身份转换:公民资格 (一)公民资格的多样性 (二)世界公民问题 (三)群体公民的兴起 第二章 经济现代化与公民经济道德 一、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一)现代经济活动的总体特征 (二)市场的自由性和道德性 (三)市场道德与公民道德的关系 二、公民个体的经济美德 (一)劳动创造财富 (二)坚持职业操守 (三)理性消费 三、经济组织的公民规范 (一)经济行政组织的公民规范 (二)经济行业组织的公民规范 (三)经济实体组织的公民规范 第三章 政治法律现代化与公民政治道德 一、现代政治结构 (一)现代政治乃众人之事 (二)现代政治主体及其地位 (三)现代政治与行政的分合 二、共和国的公民道德理念 (一)政治法律制度对公民角色的规定 (二)共和政体下的公民角色及其道德 (三)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主题 三、公民参与中的道德精神 (一)公民参与的发展 (二)公民参与中的政治认同问题 (三)公民参与中的自由及责任 第四章 社会文化现代化与公民道德意识 一、现代社会文化转型的艰难历程 (一)传统的社会文化之特点 (二)公民文化的生成 (三)社会资本的演变 二、现代公民的社会文化身份 (一)族群归属与公民身份问题 (二)家乡观念与地方共同体问题 (三)中华文化传统与“我们”的社会文化身份 三、现代化中的社会文化主题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