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两种工业化战略进程中比较优势动态转换与产业升级研究/经济管理学术文库

两种工业化战略进程中比较优势动态转换与产业升级研究/经济管理学术文库

  • 字数: 724
  • 出版社: 经济管理
  • 作者: 牛志伟//邹昭晞|责编:任爱清
  • 商品条码: 978750968190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68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 国制造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 发展奇迹,然而当前也面临 着未有的严峻挑战。中 国制造业进入产业转型升级 的关键时期。当前,确切了 解和把握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历程与发展现状,对于清醒 地掌控其未来发展方向、制 定和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 日益显现出至关重要的理论 与现实意义。国内关于中国 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现 状的看法可谓众说纷纭。盲 目自大与妄自菲薄两种大相 径庭的极端意见混杂在各类 观点之中。其根本在于对中 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尚 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 四个方面: (1)缺少对中国制造业 细分产业的分类研究。仅限 于将中国制造业作为一个整 体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难 免过于笼统和空泛。 (2)缺少对中国制造业 细分产业之间发展阶段动态 转换的研究。仅限于将中国 制造业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其 发展阶段的演变,难以揭示 处于不同地位的细分产业之 间比较优势的阶梯推进与转 换的进程,也难以评判在中 国制造业发展不同时期所制 定的系列配套产业政策的必 要性及其实施效果。 (3)对中国制造业发展 现状的研究指标体系不够系 统全面。评价一个产业发展 状况涵盖多个指标,衡量比 较优势动态转换与产业升级 也涉及多个层面。 (4)对中国制造业发展 各类指标的实证研究尚不到 位。关于中国制造业发展状 况,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 已经有了一些成型的提法, 但是这些结论有些尚不够精 准,深入把握中国制造业的 发展状况,需要严格的实证 研究作支撑。 本研究将以两种工业化 战略为基点,对中国制造业 细分产业间比较优势的动态 转换与产业升级进行了系统 全面的实证研究,力求能够 比较;隹确地解析中国制造 业的发展状况,为中国制造 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切实可行 的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相关概念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 中国制造业细分产业比较优势分析 第一节 产业比较优势分析主要指标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细分产业比较优势的国际比较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发展规模指标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细分产业总产值指标的国际比较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细分产业增加值指标的国际比较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细分产业出口额指标的国际比较 第四节 中国制造业细分产业发展规模指标的总结分析 第五节 中国制造业细分产业发展规模指标的收敛性分析 第四章 中国制造业发展规模指标的所有制结构分析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细分产业三类所有制企业发展规模指标比较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整体三类所有制企业总产值与出口额指标比重比较 第五章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发展状况研究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细分产业垂直专业化相关指数的国际比较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细分产业贸易附加值指数的国际比较 第六章 中国制造业增长效率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产业增长效率相关理论与方法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细分产业增长效率的国际比较 第七章 中国制造业效益指标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细分产业增加值率的国际比较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细分产业劳动报酬占比的国际比较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细分产业利润占比的国际比较 第四节 中国制造业细分产业税收占比的国际比较 第五节 中国制造业细分产业出口占总产值比重的国际比较 第八章 总结与建议 第一节 本书总结 第二节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