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精准扶贫实践与总体效果及方向/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与贫困系列丛书

中国精准扶贫实践与总体效果及方向/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与贫困系列丛书

  • 字数: 370
  • 出版社: 经济科学
  • 作者: 陈宗胜//张小鹿//黄云|责编:宋涛|总主编:陈宗胜//周云波
  • 商品条码: 97875218257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3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 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国 的扶贫减贫工作为世界减贫 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成 为人类发展历史上的又一奇 迹。数据显示,1990至 2011年间,我国贫困人口 减少4.33亿,提前5年完成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减贫 任务,是全球最早实现这一 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党的十 八大以来,我国在减少农村 贫困人口数量和提高贫困群 体发展能力方面取得了重要 进展。截至2019年末,全 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 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551万 人,累计减少9348万人; 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 10.2%下降至0.6%,累计 下降9.6个百分点。自“精准 扶贫”方略实施以来,年均 减贫人口超过1000万。精 准扶贫战略在助力贫困人口 摆脱贫困的同时,大大提高 了脱贫人口的内生发展动力 ,极大地降低了返贫风险, 确保了脱贫成果的持续性和 有效性。为了更好地总结我 国的扶贫工作措施和有效经 验,尤其是精准扶贫的各项 具体措施和经验做法,以及 我国城乡扶贫减贫工作的演 变和政策效果,我们编著了 本书。 本书全部章节来自南开 大学中国财富济研究院的相 关研究成果,集中讨论的是 涉及中国特色扶贫减贫的经 验做法和理论总结;按照内 容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另 有附录对扶贫减贫工作从制 度、现实和宏观时代背景上 进行了补充和说明。
目录
第一篇 案例分析:中国精准扶贫的经验做法与战略举措 第一章 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面推动精准扶贫脱贫 第一节 和田地区扶贫调研目的与行程 第二节 产业扶贫项目的做法、条件及意义 第三节 易地搬迁扶贫项目的做法、条件及意义 第四节 “产城融合”型扶贫新模式的做法及意义 第五节 和田地区扶贫劳务输出的做法及意义 第六节 简单总结及建议 第二章 政府主导、市场协调,全力推动劳动转移就业扶贫 第一节 调研目的及主要考察项目 第二节 政府在劳务输出中的主导作用 第三节 重视劳务企业在劳务输出中的推动作用 第四节 发挥私营企业积极吸纳劳动力增加当地就业 第五节 和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经验做法与面临的问题 第六节 简短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三章 和田地区多民族扶贫工作做法与经验 第一节 扶贫搬迁中的多民族混居安排 第二节 一举多得的少数民族劳务输出 第三节 重视教育在少数民族扶贫中的作用 第四节 多举措培养发展脱贫内生动力 第五节 加强民族间交流助推脱贫 第六节 重视解决民族地区的多维贫困 第七节 简短结论与建议 第四章 和田地区国家深度贫困县贫困状况及特征 第一节 调研目的与简略过程 第二节 和田地区于田县概况及调研对象基本特点 第三节 和田地区于田县居民的贫困状况及特征 第四节 简短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五章 针对穷根、一村一策,创新精准扶贫脱贫模式 第一节 调研目的、行程及主要考察项目 第二节 “政银企户保”产业扶贫模式的做法、条件及意义 第三节 易地搬迁扶贫模式的做法、条件及意义 第四节 “特色资源”扶贫项目的特点、条件及意义 第五节 简单总结和建议 第六章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易地搬迁”精准扶贫脱贫 第一节 注重易地搬迁模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第二节 重视搬迁扶贫与城镇化建设的有效衔接 第三节 重视贫困村落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在脱贫中的作用 第四节 易地搬迁过程中注重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脱贫动力 第五节 易地扶贫搬迁应嵌入当地整体和长期的发展规划 第六节 易地扶贫搬迁的思考与建议 第七章 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一节 问题提出:防控疫情与脱贫攻坚 第二节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及防控对全国扶贫工作的影响 第三节 新冠肺炎疫情及防控对湖北地区扶贫工作的影响 第四节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力完成2020年扶贫工作任务 第五节 新时期针对相对多维贫困及返贫风险 第二篇 乡村总体:中国精准扶贫的总体过程及成效 第八章 中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过程及减低贫困成就 第一节 关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贫困线的确定及演变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