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乡中国的交往叙事(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说研究)

城乡中国的交往叙事(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说研究)

  • 字数: 29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张继红//郭文元|责编:慈明亮
  • 商品条码: 978752038033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5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探讨三个方面内容。其一,在新文学视野中梳理“历史与叙事”的生成关系,考察城市化进程与文学书写“城—乡”关系的互动关系,认为1978-2018年中国小说在“城—乡”关系书写中的叙事对象选择、叙事空间的迁移和叙事视角的转变诸因素折射了“城—乡”关系的价值嬗变、文化选择、社会心理,为城乡社会中新的道德、信仰、伦理、美学秩序的新关系的确立提供了一份丰富的精神档案。其二,在历时性的文学史变迁和共时性的城乡交往坐标中研究“城—乡”关系书写,以“城乡交往叙事”观念,并确认其时间、空间、价值维度内涵;在行文中将“交往叙事”贯穿始终,从而与二元对立的城乡“冲突叙事”形成深度对话,认为在1978-2018年的历史长度和文学演进中,城乡交往日趋频繁、交往半径不断扩大、空间认同程度不断增加,出现了城乡二元叙事中时空感知的变化、城乡交往叙事中的空间融合、城乡融合想象中的“平等主体”,以及城乡一体化审美中“全面发展的‘人’”,从而确认城市化进程中小说创作的审美经验和“交往叙事”观念应有的理论意义。其三,从立论到结论,始终立足于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建构功能,选择近四十年小说“城—乡”书写中人物形象类型对比、审美价值嬗变、现代人格精神的重塑等视角,在社会认同和空间重组的时代语境中解读文本,一方面揭示了城乡二元对立书写对转型期社会矛盾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极力突破农裔作家根深蒂固的“城乡意识形态”,以突破文学研究中城乡二元对立的研究模式,从而关注近四十年小说书写对“城—乡”关系走向交往、融合的一体性价值建构。
作者简介
张继红,男,文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央高校科研项目、省教育厅项目4项,,出版著作2部。专著《启蒙、革命与后革命的转移》。,郭文元,男,汉族,1975年7月出生,甘肃陇西县人,博士,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2004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获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获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20世纪40-70年代中国小说研究,周作人散文研究等。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周作人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发现与转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乡村/革命与现代想象——40年代解放区小说研究》。
目录
引论 现代性际遇与中国“城一乡”关系 一 “城一乡”关系的形成与演变 二 当代中国的“城一乡”关系 第一章 “城一乡”关系:历史与叙事的生成 第一节 新文学视野中的“城一乡”关系(上)——80年代以前的小说书写 第二节 新文学视野中的“城一乡”关系(下)——80年代以来的小说书写 第二章 “城一乡”关系书写中的知识叙事 第一节 “读报”“读书”与城市想象 第二节 知识与命运:进城学生的奋斗史 第三章 “城一乡”关系书写中的女性身体叙事 第一节 女性进城与身体叙事 第二节 女性进城叙事与道德实用主义 第三节 返乡叙事与“被妖魔化的身体” 第四章 “城一乡”关系书写中的底层话语表述 第一节 城市化进程与底层新问题的发现 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底层权力叙事 第五章 “城一乡”关系书写中的空问叙事 第一节 “空间转向”与文学叙事 第二节 缝隙空间的生存与城乡关系的融合 第三节 交往半径的扩大与城乡空问的互补 第六章 “城一乡”关系书写中的审美渐变 第一节 二元思维的形成与消解 第二节 从浪漫想象到日常生活观照 第三节 多元叙事方式的形成 第七章 “城一乡”关系书写中的乡村伦理 第一节 新文学的乡土背景及其当代变迁 第二节 “城一乡”,关系书写与乡村伦理秩序 第三节 贾平凹小说的乡村伦理书写及其价值困惑 第八章 城乡交往叙事与乡土社会变迁 第一节 城乡交往叙事类型 一 下乡:乡村里的“来客” 二 回乡:城里来的“新人” 三 望乡:回不去的“异乡者” 四 审乡:乡村批判与城乡调和 第二节 交往叙事与社会变迁 第九章 城市化进程书写与社会文明价值建构 第一节 城乡二元中的时空感知 第二节 城乡一体中的“人与社会” 第三节 城乡调和中的“人与人” 第四节 现代化与全面发展的“人” 结语 城市化进程与社会文明价值建构的可能性 余论 小说的发现、建构与局限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