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被创造的古典:经典建构.国民国家.日本文学(外国文学研究文库.第三辑)

被创造的古典:经典建构.国民国家.日本文学(外国文学研究文库.第三辑)

  • 出版社: 外语教研
  • 作者: (美)白根治夫,(美)铃木登美
  • 商品条码: 9787521320534
  • 版次: 1
  • 页数: 415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被创造的古典:经典建构·国民国家·日本文学》以中文译本加中文导读的形式出版,它所收录的各篇论文聚焦于日本文学中对象文本的经典化过程,既关注对象文本各自曾经拥有的意义、过程等各不相同的某种古典化的历史,更探究文本的经典建构过程与近代国民国家“日本”的建构过程相互之间的关系。各篇的论述不拘以时间为横轴或纵轴,围绕今天称之为“日本古典”的文本群,考察论证的不仅是文本的不同接受方式,而且是各个文本受到某种特定解读、某种改变的理由。本书是外国文学爱好者、研究者,高等学校学生的必读书。
作者简介
白根治夫是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和比较文学,著作有《梦的浮桥:<源氏物语>的诗学》等。铃木登美是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和日本近代文学,著作有《叙述自我:日本现代性的小说》等。
目录

导读
前言
总论 被创造的古典——经典建构的范式与批判性展望
1 经典建构中的诸问题
2 文类及相互竞合的经典
3 社会性别与经典建构
4 经典与国民塑造
5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第一部分 近代国民国家与文学类别的构建

Ⅰ 作为国民歌集的《万叶集》
1 《万叶集》的国民性价值
2 建构国民诗歌的梦想
3 国民歌集化的前史
4 “民谣”概念的引入与国民歌集观的确立
5 国民歌集观的完成形态
Ⅱ 文学类别·社会性别·文学史记述
1 日本文学史的诞生
——国语·国文学与社会性别·文学类别
2 二十世纪开端的平安文学定位
3 “日记文学”的登场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4 “女流日记文学”的谱系
5 近代·传统·文学——作为隐喻的“女流日记文学”
Ⅲ 国民叙事诗的发现
1 从“历史”到“文学”
2 读《平家物语》——从美学到伦理
3 “民众的古典”?——战前的《平家物语》接受情况
4 国民叙事诗
5 战后的“叙事诗”复活

第二部分 文字·口承·起源叙述

Ⅳ “日本神话”的来历
1 律令制国家的成立与天皇神话的多元性生成
2 神话的一元化
3 中世话语中的《古事记》《日本书纪》
4 宣长的叙述转换
5 近代国家中的《古事记》《日本书纪》
Ⅴ 汉学
1 汉语的支配地位与假名的产生
2 训与训读、和化现象的背景
3 权威的复数化与汉学
4 近世汉学的扩展与混交性
5 汉学的性质与作用
6 汉学在近代的命运
Ⅵ 灭亡的话语空间
1 柳田国男与“日本民俗学”
2 “灭亡”的话语空间——“山人”的“灭亡”
3 “灭亡”的话语空间——“民族”的灭亡与“王国”
的灭亡
4 “短歌”的灭亡与“国民”的创造
5 折口信夫与“叙事诗”
6 “语部”= 语音中心主义与法西斯主义

第三部分 美学·国家主义·传统构建

Ⅶ 作为美术馆的历史
1 作为商品的日本美术
2 冈仓与费诺略萨——“代表”的问题
3 东方的oneness——作为博物馆的日本
4 作为美术馆的美国
Ⅷ “MIYABI”与社会性别
1 近代国民国家构建以前的《伊势物语》
2 明治时代的《伊势物语》与平安时代
3 大正时代的《伊势物语》
4 昭和初期至战争期间的《伊势物语》
5 战后的《伊势物语》
6 《伊势物语》与近代日本
Ⅸ 俳圣芭蕉形象的诞生及其变迁
1 古池之蛙传说
2 传统之中的芭蕉、始于芭蕉的传统
3 蕉门一派的成立、芜村与芭蕉复兴运动
4 蝶梦与《芭蕉翁绘词传》、芭蕉神格化之路
5 近代的芭蕉崇拜、子规以后的芭蕉观
6 《奥之细道》与经典化之路

第四部分 教育制度与经典

Ⅹ 与课程体系的历史变迁相竞合的经典
1 奈良平安时期——课程体系与家传
2 中世的课程体系——僧侣·武士·“公家”
3 江户时期的课程体系——从寺子屋到藩校
4 近代的课程体系——国语教育与国民塑造
5 战后的课程体系——经典的非军事化

结语
译者简介
撰稿者简介
编者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