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校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校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 字数: 0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 作者: 苏笑悦,汤朝晖 著
  • 商品条码: 9787112260928
  • 版次: 1
  • 页数: 328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时代的变迁对劳动市场产生冲击、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促使全球中小学教育体系发生深刻变革。世界各国纷纷审视教育培养的目标,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形态与教学实践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教学空间的设计也面临了全新的挑战。一方面,经济社会的转型、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人们对于美好教育的追求为中小学教育的变革创造了条件。在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们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探索出一大批教育新成果,这些新成果对教学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新需求。另一方面,传统设计思维与习惯使教学空间的设计创新面临了问题与困境。当下,教育变革的新发展与传统教学空间设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新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迫切性。 基于上述问题,以教学空间为研究对象,以教育变革为研究视角,聚焦在一线城市。从建筑师参与的角度,采取教育学与建筑学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强调教育因素在教学空间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借鉴国内外设计经验,基于国内既有的教育变革新型成果分析教学需求,并以此作为教学空间设计的教育学基础和重要创新驱动,构建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随后,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从教学空间框架、教学空间要素2个层面,分别对教学空间集、功能场室与共享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以此构建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与策略体系。使教学空间的研究顺应教育的新变革,有助于对我国整个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系统进行补充与拓展,为新时期应对教育变革对教学空间设计带来的挑战提供思路与指导,探索中国未来中小学校。
目录
上篇 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校教学空间设计理论建构 第l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边界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综述 1.5 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我国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2.1 我国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与探索期(1949~2010年) 2.2 我国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新变革期(2010年至今) 2.3 我国教育变革新型成果 2.4 我国教育变革发展趋势 2.5 我国中小学校教学空间新型成果调研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需求研究 3.1 教学方式在建筑学领域适应性研究综述 3.2 分析工具建构:教学方式整合模型 3.3 教学组织下的教学需求发展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建构 4.1 设计创新驱动的丰富 4.2 理论基础:教育学与建筑学相关理论 4.3 设计原则:教育学与建筑学的相辅相成 4.4 设计程序:多方协同的良性互动 4.5 设计内容:对传统设计方法与策略的适应性调整 4.6 本章小结 下篇 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校教学空问设计策略研究 第5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集设计策略 5.1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5.2 教学空间集模式集合建构 5.3 教学空间集指标研究 5.4 教学空间集组合方式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功能场室设计策略 6.1 相关概念界定与技术路线 6.2 设计原则 6.3 集体中心(原普通教室) 6.4 信息共享中心(原图书馆/室) 6.5 科研中心(原实验室) 6.6 人文中心(原史地教室) 6.7 艺术中心(原美术、书法教室) 6.8 表演中心(原音乐、舞蹈教室) 6.9 生活技能中心(家政教室,原劳技教室) 6.10 互联网中心(原计算机教室) 6.1l 创新中心(创客教室、STEM教室等) 6.12 生活中心(原食堂与学生宿舍) 6.13 运动中心(原风雨操场) 6.14 教师研修中心(原教务办公室) 6.15 民主管理中心(原行政办公室) 6.16 社区纽带中心(原校门和围墙) 6.17 卫生中心(原卫生间) 6.18 本章小结 第7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共享空间设计策略 7.1 相关概念界定与技术路线 7.2 设计原则 7.3 室内开放空间 7.4 校园景观 7.5 室外运动场地/设施 7.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