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升――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特色化研究

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升――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特色化研究

  • 字数: 205
  •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 作者: 彭朝晖 张俊青 杨筱玲 著
  • 商品条码: 978756829838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9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围绕广西产业结构与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之间的适应性进行了全面分析,结合系统论、教育经济学原理、教育供求关系、社会互动理论等多学科视角分析了不同主体对专业特色建设的影响因素。作者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过程,包括专业目录基本分类变化情况、专业数量分布变化情况和专业大类分布结构情况,从中得知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不相适应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比如专业设置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专业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对接等。作者试图从宏观层面形成专业建设的区域特色、从中观层面形成专业建设的行业特色、从微观层面形成专业建设的院校特色等提出改革思路和路径。 本书适用于在职业教育领域从事管理、研究和教学的教育决策者、研究人员和教师。
作者简介
彭朝晖,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院长、教授(二级)、国家级教学名师、自治区优秀专家、南宁市特聘专家、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汽车制造与维修、职业教育,主持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教育与职业》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张俊青,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教育与职业》《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3篇。 杨筱玲,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高级讲师,先后获第六批南宁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三层次培养人选、南宁市第六批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南宁市“十一五”时期学科带头人,主持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研究20多项,发表论文10余篇。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经济新常态对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提出转型升级的创新要求 1.1.2 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要求职业教育有效对接技术进步和结构转型需求 1.1.3 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发展要求专业建设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 1.1.4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内涵研究 1.3.2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特色化的现状研究 1.3.3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特色化的对策研究 1.3.4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5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分析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专业建设与专业建设要素 2.1.2 特色、专业特色与特色专业 2.1.3 特色专业建设与专业建设特色化 2.1.4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 2.1.5 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 2.2 理论基础分析 2.2.1 系统论 2.2.2 教育经济学原理 2.2.3 教育供求关系 2.2.4 社会互动理论 第3章 历史和现状分析 3.1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概述 3.1.1 关于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 3.1.2 关于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 3.1.3 关于职业院校办学模式的探索 3.1.4 关于职业教育服务定位的探索 3.2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历程 3.2.1 中职学校专业目录修订历程 3.2.2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现状 3.3 广西中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特色化历史与现状 3.3.1 特色专业建设是广西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3.2 “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是广西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3.3.3 广西中高职专业建设特色化现状 第4章 实证研究 4.1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关系分析 4.1.1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内在联系 4.1.2 专业结构与产业对接的外部关系 4.1.3 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 4.2 研究内容与方法 4.2.1 研究内容 4.2.2 分析指标 4.2.3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4.3 广西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