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日远古非文字交流研究/东亚民俗研究丛书/浙商大东亚研究文库

中日远古非文字交流研究/东亚民俗研究丛书/浙商大东亚研究文库

  • 字数: 210
  • 出版社: 上海交大
  • 作者: 李国栋|责编:李阳
  • 商品条码: 978731324974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6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日本绳纹时代 、弥生时代和古坟时代为 基本断代,以非文字证据 为主要支撑。通过对日本 绳纹人与中国古越人的共 同祖居地“东中国海平原” 的探讨,阐释了15000年 前日本绳纹文化的产生; 通过玉块、勾玉、红漆角 栉、刻画纹石钺和远古菱 形纹,阐释了中日两国 7000—4000年前非农耕背 景下的文化交流:通过对 稻作东传日本的最早传播 者、稻魂信仰的始源、日 本历史纪年的起始年以及 徐福姓氏的考察,阐释了 3000—2200年前中日两国 以稻作农耕为背景的文化 交流;通过对前方后圆坟 、三角缘神兽镜和金错铭 文铁剑的分析,阐释了 1800—1600年前中日两国 的文化交流,以及日本从 无文字社会走向文字社会 的历史进程。
目录
序论 一、文字证据与非文字证据 二、研究对象、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 三、本书的断代 第一章 “内越”与“外越” 一、东亚古环境 二、绳纹人的故乡 三、“外越”人的足迹 四、绳纹陶器的称呼 第二章 日本玉玦与勾玉的文化源流 一、玉块的起源与种类 二、玉块的传播及其形态学意义 三、勾玉的起源 四、勾玉的形态学意义 五、“三种神器”的地域性考量 第三章 红漆角栉 一、漆之源 二、梳栉的交流 三、“栉”(kushi)与“越”(koshi) 第四章 刻画纹石钺与黑齿 一、刻画纹石钺的出土 二、刻画纹石钺的含义及其年代 三、羽黑山与黑齿习俗 第五章 远古的菱形纹 一、绳纹中期的菱形纹 二、长江下游的菱形纹 三、民族学视域下的菱形纹 第六章 “苇原中国”的意涵 一、“苇牙”萌腾 二、早期诸神 三、“苇原中国”的开发 四、弥生文化与绳纹文化的融合 第七章 稻作东传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一、日本远古稻作的“苗族基因” 二、稻作“直传说” 三、苗族的起源、迁徙与稻作东传 四、“汤津香木”与蚩尤 五、“汤锹山”“汤锹”与“汤种” 第八章 日本稻魂信仰的始源 一、起始年代 二、稻魂的始源 三、祭祀稻魂的“千木” 四、象征“八俣大蛇”的“鞭悬” 五、稻神与稻魂 第九章 日本历史纪年的起始年 一、神武天皇即位与“辛酉革命说” 二、背景证据——高天原与稻作农耕 三、来自长江下游的证据——黑潮与鸡血石 四、来自日本登陆传说地的证据——蟠螭纹谷纹璧 五、《史记》与《天孙降临》的互证 六、推导出来的纪年起始年——公元前60±15年 第十章 徐福为何也叫“徐市”? 一、“徐市”与“徐福” 二、徐夷的族属 三、徐福的“fu”与苗语“hfud” 第十一章 前方后圆坟与三角缘神兽镜 一、箸墓古坟的形态特征 二、三角缘神兽镜的纹样特征 三、“邪马台”联邦与新的民族、国家认同 第十二章 5世纪的金错铭铁剑 一、金错铭铁剑的历史学价值 二、文字产生的奥秘 三、“文字”信仰与“言灵”信仰 参考文献 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