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画笔
|
马克笔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秦史人物论稿
字数: 389
出版社: 中国社科
作者: 王子今|责编:史慕鸿
商品条码: 978752038528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58
出版年份: 2021
印次: 1
定价:
¥12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商鞅、宣太后、甘罗、白起、郑国、吕不韦、秦始皇、秦二世、乌氏倮、巴寡妇清、蒙恬、赵佗、商山四皓等在秦史舞台上都扮演了重要的历史角色。《秦史人物论稿》是作者历年对秦史人物研究的集中体现。以作者对于以上秦史人物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对这些对秦史进程形成影响的历史人物的分析,深化对秦史与秦文化的认识。理解这些人物的立场、思想、表现及其历史影响,对于多视角地考察秦史,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新发现。而对于秦文化的风貌,也可以得到更具体更生动的说明。
作者简介
王子今,1950年生于哈尔滨。西北大学考古学学士、历史学硕士。曾任教于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现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主要从事秦汉史研究。已出版《秦汉交通史稿》《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早期史学的人类学探索》《20世纪中国历史文献研究》《古史性别研究丛稿》《秦汉区域文化研究》《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秦汉史:帝国的成立》《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秦汉称谓研究》《东方海王:秦汉时期齐人的海洋开发》《秦汉交通考古》《秦汉名物考》《汉简河西社会史料研究》《匈奴经营西域研究》《长沙简牍研究》《秦汉儿童的世界》等学术专著40余种。
目录
秦文公和史敦(1) 一 《秦记》的意义(1) 二 秦文公十三年:初有史以纪事(2) 三 史敦:第一位见诸史籍的秦国史官(4) 四 《秦记》叙述“从襄公开头”(6) 五 史敦与史官记梦制度(8) 政论与史论:秦史政治人物的对话(11) 一 秦穆公与由余的对话:“自上圣黄帝”“及其后世”(11) 二 秦孝公与卫鞅的对话:“三代不同礼而王”(13) 三 秦昭襄王与范雎的对话:“五帝之圣”、“三王之仁”、“五伯之贤”(14) 四 范雎与蔡泽的对话:“商君、吴起、大夫种”(17) 五 秦王政神交韩非:“见《孤愤》、《五蠹》之书”(20) 六 秦人对历史的记录与温习(22) 商鞅及其“垦草”建议(24) 一 《商君书·垦令》的意义(25) 二 “垦草”动员与秦国经济进步(27) 三 “近咸阳”诸水“尽得比山川祠”(30) 四 秦地国土资源开发(32) 五 “垦草”成功与秦的扩张(36) 关于商君“强国弱民”理念(39) 一 “秦用商君,富国强兵” (39) 二 《商君书》“国强民弱”政治公式(41) 三 “法大用,秦人治”(43) 四 关于商君“刻薄”(45) 秦孝公与商鞅的合作及定都咸阳决策(47) 一 秦都的转移:由林牧而农耕的进步(47) 二 自雍徙都咸阳:从农耕区的边缘到农耕区的中心(51) 三 始都咸阳与新的生态地理条件及经济地理形势(55) 秦武公与秦“力士”(59) 一 “武王有力好戏”(59) 二 早期“力士”故事与“秦之力人”(60) 三 秦史“三力”及相关现象(63) 四 “力士”地位与秦文化“尚力”风格(67) 五 “扛鼎”、“举鼎”竞技表演(69) 六 秦“尚力”传统在汉代社会的遗存(73) 七 秦人对“力士”及“尚力”倾向的思考(75) 八 关于“小人尚力”、“小人绝力”(78) 宣太后的历史表演与秦史的宣太后时代(82) 一 中国史的英雄时代(82) 二 历史为宣太后提供的舞台(83) 三 宣太后的政治成功(84) 四 “昭襄业帝”的历史条件(86) 五 宣太后的“通”与“乱”与秦楚风俗史背景(92) 扁鹊“来入咸阳”“为小儿医”(95) 一 扁鹊“随俗为变”,“即为小儿医”(95) 二 秦简《日书》“生子”健康状况预言(97) 三 关于“秦人爱小儿”(99) 甘罗“年十二”“为上卿”(101) 一 《战国策》《史记》甘罗事迹记述(101) 二 甘罗故事疑议(104) 三 “甘、奇显用,年乖强仕”(105) 四 “甘罗之悟吕不韦,张辟疆之觉平、勃,皆以十二龄”(107) 五 甘罗“声称后世”(109) 六 关于“甘罗相秦”(111) “秦项橐”七岁为圣人师(115) 一 孔子曰“后生可畏”(115) 二 《战国策》《史记》“项橐”故事(116) 三 “项託使婴儿矜” (120) 四 “项橐、颜回”“万流仰镜”(122) 五 “项橐”“秦人”疑议(124) 白起与长平之战(127) 一 白起的时代:“海内争于战功”,“务在强兵并敌”(127) 二 上将军白起(129) 三 决战长平(131) 四 “长平之坑”(133) 五 长平之战的历史记录(135) 六 杜邮悲剧(139) 七 长平的痛苦记忆与白起的历史形象(141) 八 长平追忆与白起纪念(144) 九 头颅山·白起台(146) 十 《白起论》反思(152) 郑国与“郑国渠”(157) 一 “郑国开渠利秦”(157) 二 郑国渠:“郑国”的纪念(161) 三 “郑国间秦”行为与“郑国渠”的工程史意义(164) 嫪毐与“毐国”太原郡(168) 一 嫪毐,士之无行者(169) 二 “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170) 三 “赵山北”之地的政治文化中心(171) 四 秦王政即位初“晋阳反”(173) 五 “高皇帝居晋阳”(176) 六 代王“都晋阳”(179) 七 汉文帝“幸太原”,“复晋阳、中都民三岁”(180) 吕不韦及其封君河南(183) 一 吕不韦出身及其以财富影响政治进程的成功(183) 二 桃色污点与历史形象(185) 三 阳翟·濮阳·河南雒阳:商人吕不韦的人生轨迹(186) 四 吕不韦“食河南雒阳十万户”(188) 五 “吕母冢”遗恨(189)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191) 一 《吕氏春秋》的学术品级和不韦的文化贡献(191) 二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192) 三 《吕氏春秋》的社会福利意识(193) 四 以“忠义”为品式(197) 五 “小忠”、“大忠”和“至忠”(200) 六 先王之教,莫显于“忠”(205) 七 “不忠,罪及其宗”(211) 八 《吕氏春秋》中技术之学的知识精华(217) 秦始皇的统一事业(221) 一 “定于一”:战国时期社会的共同理想(221) 二 秦始皇在统一进程中的作用(223) 三 改诸侯置郡县(225) 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226) 五 秦始皇统一的技术因素(229) 六 秦始皇统一成就与秦文化的开放性格(234) 七 秦始皇统一事业的历史评价(235) “皇帝”制度:秦始皇的政治发明(238) 一 “既并天下而帝”(238) 二 “议帝号”的政治讨论(240) 三 秦昭襄王“西帝”故事(242) 四 战争合法性宣传:“义兵”(243) 五 执政合法性宣传:“圣德”(246) 六 “黔首”的态度:“天下无异意”(248) 七 “宗庙”权威:益阳兔子山秦二世诏子婴“宜王如故”(250) 八 帝权的败落:“宜为王如故”(253) 乌氏倮、巴寡妇清“名显天下”(255) 一 “鄙人牧长”和“穷乡寡妇”(255) 二 “秦皇帝礼巴寡妇清事”与“秦风”的关系(257) 三 吕不韦的政策还是“秦始皇的本意”(258) 《货殖列传》所见成功秦商(259) 一 “秦破赵,迁卓氏”(260) 二 “山东迁虏”程郑(262) 三 宣曲任氏(262) 四 因“塞之斥”致富的桥姚(264) 五 无盐氏及“关中富商大贾”(266) 班壹“致马牛羊数千群”(269) 一 班氏之先(269) 二 “秦之灭楚,迁晋、代之间”(270) 三 班壹“以财雄边”(273) 四 北方多以“壹”为字(274) 李斯与“焚书坑儒”(276) 一 “丞相李斯”的焚书建议(276) 二 “秦焚书”的历史记录和历史评价(279) 三 “坑儒”辨疑(282) 四 “焚坑”非“一时间事”(287) 徐巿东渡的历史记忆(290) 一 徐巿“入海求仙人”(290) 二 徐巿“止王不来”(291) 三 徐巿行迹与中国文化与“倭”的联系(294) 四 “千童”与“徐山”(297) 赵佗与龙川秦城(298) 一 赵佗乘龙川而跨南越(298) 二 龙川:赵佗的据点,北人的通路(300) 三 赵佗龙川秦城规划(302) 四 汉代南北交通的枢纽(305) 五 龙川军事交通地位的其他史证(308) “四皓”“避秦商山”(311) 一 “四皓”事迹原始(311) 二 “商山四皓”的出现(316) 三 “四皓”表演与张良的文化立场(323) 四 “紫芝”象征(328) 五 黄老之学的短暂主导和道家行政参与的尝试(331) 六 “四皓”在道教文化系统中的地位(334) 孔鲋:“秦非吾友”(338) 一 “陈涉博士”孔鲋(339) 二 《古今人表》中孔鲋的等序(340) 三 孔鲋“秦”、“楚”职任(343) 四 孔鲋之死(345) 五 孔鲋:“吾为无用之学” (346) 六 “秦非吾友”的文化传统分析(349) 后记(357)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