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亚洲制造发展报告(2019 10+3框架下亚洲制造业与能源产业的产能合作)

亚洲制造发展报告(2019 10+3框架下亚洲制造业与能源产业的产能合作)

  • 字数: 32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史丹|责编:车文娇
  • 商品条码: 978752037672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7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亚洲是全球经济最活跃、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进入21世纪以来,制造业从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向亚洲地区加速转移,2019年亚太地区制造业附加值在全球中的占比已超过50%。本报告以促进亚洲经济合作为目的,从亚洲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制造业和能源入手,分析亚洲国家制造业与能,源产业合作的可能性、收益与风险。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进行了多次现场调研,除了国内有关单位,还包括越南、老挝、泰国、缅甸、柬埔寨、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研究发现,亚洲制造业的发展呈现出较为典型的“雁行”发展模式,中日韩三国的制造业在亚洲地区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地位,东盟各国与中日韩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具有紧密联系,“10+3”的制造业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已经超过三分之一。未来,制造业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作用会进一步强化,亚洲将是驱动全球制造业增长的核心区域。
作者简介
史丹,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万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管理》、ChinaEconomist主编,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长兼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与能源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等部委和省市委托课题百余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顶级刊物公开发表各类文章150多篇,撰写专著30余部,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学术奖励30余项。
目录
第一篇 全球制造业和能源产业发展格局与趋势 第一章 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与趋势 一 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分析 二 全球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 中国与亚洲制造业产能合作的总体情况 一 中国与亚洲制造业产能合作的历史演变 二 中国与亚洲制造业产能合作的主要特征 三 中国与亚洲制造业产能合作的主要风险 四 中国与亚洲制造业产能合作的政策建议 第三章 全球和亚洲能源产业格局与发展趋势 一 全球能源产业发展格局与发展趋势 二 亚洲能源产业发展格局与发展趋势 第二篇 东盟与中日韩制造业、能源产业产能合作 第四章 东盟与中日韩产业发展现状 一 东盟与中日韩概况 二 东盟与中日韩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全球地位 三 东盟与中日韩制造业产业结构演变 四 东盟与中日韩能源产业结构演变 附表 第五章 东盟与中日韩在世界制造业分工格局中的角色 一 全球第二大经济贸易体与全球制造中心 二 东盟与中日韩国际贸易总体情况 三 东盟与中日韩国际贸易产品结构 四 东盟与中日韩产业布局与分工特点 第六章 东盟与中日韩产业关联分析 一 产业关联的相关理论 二 东盟与中日韩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 三 东盟与中日韩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 四 东盟与中日韩国家国际投资情况 附图 第三篇 中国在亚洲国际产能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七章 中国与日本的国际产能合作 一 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二 中日产能合作发展演变轨迹及现状 三 中日产能合作的机遇与路径选择 第八章 中国与韩国的国际产能合作 一 韩国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二 中韩产能合作发展演变轨迹及现状 三 中韩两国产能合作的展望 第九章 中国与东盟十国的国际产能合作 一 东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二 中国和东盟产能合作发展演变轨迹及现状 三 中国和东盟产能合作的机遇与趋势选择 四 加快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的建议 第十章 中国与亚洲国家的能源合作 一 中国与亚洲国家电力行业合作 二 中国与亚洲国家石油与天然气行业合作 三 中国与亚洲国家煤炭进口与开采行业合作 四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能源合作 五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与亚洲国家能源合作新格局 第四篇 促进中国与亚洲国家产能合作的对策建议 第十一章 中国在亚洲开展产能合作的优劣势分析 一 中国在亚洲开展产能的重点优势领域 二 中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面临的风险 三 通过与亚洲国家共建产业园区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第十二章 能力建设导向的包容性产能合作 一 国际产业转移阶段和条件的变化 二 能力建设导向的包容性产能合作的内涵与特征 三 能力建设导向的包容性产能合作机制 四 能力建设导向的包容性产能合作存在的风险与建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