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山地城市河岸绿色空间规划研究

山地城市河岸绿色空间规划研究

  • 字数: 337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 作者: 余俏
  • 商品条码: 9787112261550
  • 版次: 1
  • 页数: 211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河岸绿色空间涵盖维护河流生态特性的内侧河岸缓冲带和服务邻近城乡功能区的外侧河岸协调绿带,是山地城市重要的环境要素与特色景观载体,也是城乡建设焦点地带。因认知缺失,利益博弈,掠夺式资源利用和“一刀切”后退式河岸管控手段,诱发种种山地城市河岸生态环境问题和潜在社会经济价值流失问题,如何合理规划和管控值得研究。 生态优先与城乡全域空间资源管控背景下,本书希望借鉴生态学与城乡生态规划理论方法,以保护与利用相融合为基点,探讨遵从河流自然特性并恰当植入城乡建设诉求的河岸绿色空间规划与管控方法:在顺应河网内在生态特性和维护生态过程的基础上,发掘与平衡不同河区绿色空间的外在城乡服务功用价值,以此指导个案河段绿色空间的用地功能和空间设计,形成融合河岸自然生态特征与 城乡建设诉求的分区差异化规划管控方法。 本书提出山地城市河岸绿色空间适应性规划思路,构建适应河流空间等级(河网、河区、河段)和对接城乡规划编制层级(城乡总体规划、控制性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三个规划空间层级,形成河网整体功能定位与系统构建、河区纵向功能组织与用地布局、河段横向功能指引与空间设计的各级规划核心内容,以及适应性规划过程与管控途径。提出以样条分区体系为核心的四个技术要点,力求内在保障河岸自身内部生态系统健康运转,外在尽量满足城乡社会建设发展的诉求。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规划研究综述 1.3 山地城市河岸绿色空间的概念及其特征 1.4 山地城市河岸绿色空间的问题分析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2 山地城市河岸绿色空间内在特性与外在诉求认知 2.1 内在空间等级与空间结构特性 2.2 内在生态要素与生态过程特性 2.3 外在多重社会复合服务诉求 2.4 外在空间梯度转化分区诉求 3 山地城市河岸绿色空间适应性规划应对思路 3.1 可借鉴的规划理论基础 3.2 适应性的规划应对思路 3.3 响应特性与诉求的技术要点 4 城乡区域——河网绿色空间整体功能定位与系统构建 4.1 流域生态特征与城乡空间关联分析 4.2 流域整体空间样条分区 4.3 整体功能定位与空间策略制定 4.4 河网绿色空间复合功能系统构建 5 中心城镇区——河区绿色空间纵向功能组织与用地布局 5.1 河区地貌特征与城镇空间关联分析 5.2 河区纵向空间样条分区 5.3 纵向功能组织与空间体系建设 5.4 河区关联土地利用布局 5.5 河区绿色空间功能宽度与用地控制 6 街区场地——河段绿色空间横向功能指引与空间设计 6.1 河段生境特征与场地空间关联分析 6.2 河段横向空间样条分区 6.3 横向功能指引与空间界面导控 6.4 河段场地绿化空问设计 6.5 典型河段绿色空间设计导引 7 山地城市河岸绿色空间管控途径 7.1 协作与适应性管控途径 7.2 衔接规划编制体系 8 总结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