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诗探索与中国当代诗潮/诗探索创刊40周年纪念丛书

诗探索与中国当代诗潮/诗探索创刊40周年纪念丛书

  • 字数: 250
  • 出版社: 学苑
  • 作者: 林琳|责编:李耕//徐志琴
  • 商品条码: 978750776050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6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8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着眼于《诗探索 》与中国当代诗潮的互动 关系,在以时间为序梳理 《诗探索》办刊历程的基 础上,重点探讨了这份刊 物发起或介人中国当代诗 歌一些重要理论议题的具 体情形,及其在引导或推 动相关话题逐渐深化过程 中所发挥的作用。这些理 论议题包括:1980年代 初的“朦胧诗”论争,创刊 伊始即启动的诗歌语言研 究(1990年代更是推出多 个专辑),1990年代以后 的“后朦胧诗”(“后新诗潮” )讨论、诗歌中的“后现代 ”问题辨析、“女性诗歌” 讨论、“字思维”论辩,世 纪之交的“盘峰论争”(“知 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 ”之争),新世纪之后的网 络(及“新媒体”)诗歌研究 、“诗与歌词”关系辨察、 “中生代诗歌”探讨、“80 后诗歌”观照等。实际上 ,这些议题也是中国当代 诗歌理论批评在过去40年 间的主要议题,可以说《 诗探索》几乎以一种“跟 踪”的方式,密切关注当 代诗歌理论批评的进展, 深度介入当代诗歌发展的 各种话题。
目录
序/张桃洲 绪论 第一章 《诗探索》的创办与发展 第一节 《诗探索》的诞生 第二节 《诗探索》的历史沿革与定位 第二章 独立批评空间的开辟:介入“朦胧诗”论争 第一节 缘起 第二节 介入的维度 第三章 新的“学院批评”的重建:1990年代的诗学建设 第一节 繁复的“诗歌现场”与“失语”的诗歌批评 第二节 多元的诗学建设 第三节 “后顾”式批评建设 第四章 多元化的批评观:《诗探索》与“盘峰论争” 第一节 先锋诗坛的内部分化:从创作到评价 第二节 世纪末的争鸣 第五章 “始终站在诗的前沿”:新世纪以来的《诗探索》 第一节 “在场”的诗歌批评 第二节 “反思性”的诗歌观察与诗学建设 结语 附录 一、《诗探索》主编吴思敬访谈录 二、《诗探索·作品卷》主编林莽访谈录 三、《诗探索》编辑刘福春访谈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