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基于物质流核算(MFA)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

基于物质流核算(MFA)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

  • 字数: 157
  • 出版社: 经济日报
  • 作者: 李良智;李良贤;张孝锋著
  • 商品条码: 9787519607722
  • 版次: 1
  • 页数: 168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该书介绍了基于物质流核算的方法,通过构建新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对我国的循环经济进行评价。全文共分七章,首先,通过导论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等,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归纳,形成一个系统的文献框架,为本研究奠定深厚的文献基础;其次,概述了物质流核算理论框架,明确了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及内容,奠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接着,参考借鉴欧盟统计局2001年发布物质流分析方法框架、相关物质流账户及衍生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物质流核算框架,同时也构建了与该框架对应的物质流核算指标体系;接着,从前文论述的相关理论基础出发,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系统动力学引入体系,建立本研究的核心评价模型,即循环经济模式的系统动力学动态评价模型,从而模拟评价循环模式的合理性。然后,分析完成循环经济评价研究后,本研究在将我国循环经济的主要指标进行国际比较的同时,分析并研究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以此发现总结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不足,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李良智(1964-)男,博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晋升为教授,200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曾担任过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社会科学基础通讯评审专家,江西省发改委价格听证会专家。1987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江西财经大学工业经济系(现为工商管理学院)工作,先后担任江西财经大学工业经济教研室副主任、企业管理教研室主任、研究生部副主任、主任、研究生学院院长、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江西财经大学校长助理,2017.1—2020.6任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2020年6月至今任景德镇学院党委书记。 李良贤,男,1967年出生,湖南华容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成长、企业社会责任。 张孝锋,男,1973年出生,籍贯湖南,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目录
目 录 1.导 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意义……………………………………………………………3 1.3文献整理与回顾……………………………………………………5 1.3.1物质流研究………………………………………………………5 1.3.2 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13 1.3.3 循环经济评价研究………………………………………………17 1.3.4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述评…………………………………18 1.4研究内容和结构…………………………………………………20 1.5研究方法与创新…………………………………………………21 1.5.1研究方法…………………………………………………………21 1.5.2创新之处…………………………………………………………22 1.6 本章小结…………………………………………………………23 2.物质流核算理论框架概述………………………………………24 2.1物质流账户的理论基础…………………………………………24 2.1.1物质流账户分析的基本理论……………………………………24 2.1.2物质流账户分析的基本概念……………………………………26 2.1.3 物质代谢的载体是物质流………………………………………30 2.2 分析系统边界概况及构建框架…………………………………30 2.3物质流账户的研究的背景与起源………………………………32 2.3.1 提出背景…………………………………………………………32 2.3.2研究的起源………………………………………………………34 2.4 物质流核算………………………………………………………35 2.4.1物质流核算项目的分类…………………………………………35 2.4.2物质的具体种类…………………………………………………38 3.构建物质流核算框架……………………………………………42 3.1物质流分析指标…………………………………………………42 3.1.1主要输入指标……………………………………………………43 3.1.2主要消费指标……………………………………………………43 3.1.3主要输出指标……………………………………………………44 3.2开发物质流核算与分析模型……………………………………45 3.2.1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概述………………………………………46 3.2.2物质流分析方法的概述…………………………………………52 3.3我国物质流账户体系……………………………………………54 3.3.1国内物质输入有关账户…………………………………………54 3.3.2国内物质消耗相关账户…………………………………………56 3.3.3国内物质输出相关账户…………………………………………57 3.3.4物质平衡相关账户………………………………………………58 3.3.5物质效率相关账户………………………………………………59 3.3.6经济效率相关账户………………………………………………60 3.4本章小结…………………………………………………………61 4. 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63 4.1 指标设计的原则…………………………………………………63 4.2基于MFA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和权重体系的确立…………65 4.2.1循环经济指标修正………………………………………………65 4.2.2 基于MFA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说明……………………………68 4.2.3 基于MFA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权重体系………………………73 4.2.4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的综合评判…………………………………79 4.3 本章小结…………………………………………………………94 5.循环经济评价模型构建…………………………………………96 5.1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模型的构建…………………96 5.1.1 系统动力学概述…………………………………………………96 5.1.2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99 5.1.3 循环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基础………………………101 5.1.4 循环经济系统因果关系图……………………………………106 5.1.5 循环经济系统流图……………………………………………108 5.1.6循环经济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118 5.1.7循环经济系统模型变量及系统动力学方程…………………119 5.2循环经济系统模型评价模拟……………………………………121 5.2.1 模型检验………………………………………………………121 5.2.2 系统模拟………………………………………………………123 5.2.3 仿真分析………………………………………………………125 5.3本章小结…………………………………………………………126 6 政策建议…………………………………………………………128 6.1我国循环经济主要指标的国际比较……………………………128 6.1.1我国循环经济的主要指标……………………………………128 6.1.2美国循环经济的主要指标……………………………………133 6.1.3日本循环经济的主要指标……………………………………137 6.2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143 6.2.1我国循环经济与美国之对比…………………………………143 6.2.2我国循环经济与日本之对比…………………………………145 6.2.3政策建议………………………………………………………150 6.3本章小结…………………………………………………………155 7研究结论与展望…………………………………………………156 7.1研究结论…………………………………………………………156 7.2研究不足与展望…………………………………………………159 7.2.1研究不足………………………………………………………159 7.2.2研究展望………………………………………………………159 参考文献……………………………………………………………16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