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厂雄浑

大厂雄浑

  • 字数: 200
  • 出版社: 时代文艺
  • 作者: 曲静|
  • 商品条码: 9787538766479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1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4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大厂雄浑》是记录, 是寻根,是追踪……隐没在 时间背后的故事以片断的形 式起伏绵延在大厂人的话语 体系里,连缀出新中国工业 史的一块锦绣。几代人付出 血汗,装点出现如今的辉煌 图景。雄浑的号子低沉有力 ,雄浑的历史壮阔斑斓,雄 浑的大厂在复兴路上笃定前 行。
精彩导读
第一章 文化宫 1 大厂拔地而起,小镇应 运而生。 大厂霸道地楔入小镇的 各个部位,只余很细微的地 方给大厂之外的单位填空, 比如商店粮店饭店邮局银行 ,派出所街道办,总之都是 服务于大厂和大厂人的。因 此大厂和大厂人天然的优越 总是在举手投足中显现,不 止于着装和神态,精气神里 也满满都是。 大厂本身也被两部分劈 开,泾渭分明,即生产区、 生活区,身着制服的警卫恪 尽职守地笔立于厂大门口, 前面被一道影壁略显隐蔽地 遮着,于是这大门内外便是 一个世界的两极,人员可以 里外流动,车辆可以里外流 动,声响可以里外流动,空 气可以里外流动,其余的, 是不可以里外流动的。接受 进厂教育的第一课就是关于 保密教育,讲课的老师站在 前面面色严肃地说:“我们 的先进技术和不那么先进的 技术都属于机密,都是不可 以外泄的。”首次踏入企业 的小青工面面相觑,骤然感 到肩头一沉,稚嫩的脸立时 布上了庄重和庄严。 能拥有大厂的出入许可 很难,因为难,才使得那一 张红色的工作证——也是通 行证—很有权威,每每职工 进到厂门时,从胸前的工装 衣袋里掏出那证很是洒脱地 一晃一挥收起,不知被多少 人,被多少我们这样被隔在 门外的大厂子弟,眼热眼气 。尽管对那里面的一切并不 陌生,每家都至少有一人在 里面效力,年复一年的,听 也听得熟了,只是知其然不 知其所以然,很坦然地出入 ,很是名正言顺地出入,竟 成了魂牵梦绕的事情。 待终于有机会登堂入室 ,俨然充满仪式感,上下拾 掇干净,昂首进入,无比庄 重。 每每跨进大厂,进入车 间,那电机发动的声音,哐 里哐当的、咝咝尖啸的各种 音效,显明着冲压机床和车 床的差异,还有不同的工种 司着十八般兵器,车钳刨铣 ,无所不用。机油味儿袭入 纤维内部,搞得人怎么搓洗 都有残留的工厂气息,隐约 在身体每一处。 工装襟袖上的油泥,指 甲缝里的脏污,脸上偶尔蹭 上的一痕渍,均点染出车间 的标配,竖起衣领卷起袖管 ,搭一弯斜着嘴角的浅笑, 整个一邋遢帅。再配上行云 流水的操作,貌似漫不经心 实则无招胜有招,招招式式 中,埋伏着大智慧。 机件与机器切削出的火 花,飞旋而出的金属屑,各 自为战忙碌的身影……机床 上的灯,扣着碗一样的灯罩 ,拢聚着光的不外泄,灯下 是张专注的脸,是双凝神的 眼,几滴汗珠贴伏在额上, 发出珍珠般的光。 机件产品整齐堆垛,工 厂机器工人工件合为一体, 高大的厂房里,不是每一处 都置于明亮之中,恰到好处 的明暗,明明暗暗,如同舞 台的纵深,如同尺宣的留白 ,如同无数充满想象充满意 境的画面,隽永深刻在大脑 皮层中。而厂房呈现出的活 力四溅,便是那每一处的动 静结合,明暗契合。 印象中的大厂永动机一 样永远不知疲倦地作业,远 望,如蹲伏在幽暗原野上时 刻清醒的大兽,如茫茫海面 上一处日夜不熄的航标。 不过那是从前了,当大 厂的优越感被跨世纪的阳光 一点点地击酥击碎之后,大 厂人保持了近半个世纪的矜 持渐呈尴尬,钱袋子的亏空 使得大厂的吸引力加速下降 ,工人的体面和自尊都大打 折扣。 有人说大厂老了,靠经 年养蓄的某些气质,虚弱而 又固执地守着曾经的荣光。 大厂自己的标志性建筑—— 厂俱乐部、足球场,厂职工 医院、职工食堂、职工宿舍 ,厂招待所,厂子弟小学、 子弟中学、托儿所、幼儿园 ……能收缩的收缩,能拆改 的拆改,能扩建的扩建,能 夷为平地的夷为平地,但老 墙砖里承载的故事还有,还 在寂静的夜里一遍遍给自己 回放,旧时的声响破空而来 ,在低缓的风中,轻轻地流 转。 厂工人文化宫最令人动 容。原来叫“俱乐部”,改为 工人文化宫是近几年的事, 显得与时俱进。它就建在大 厂生活区的核心部位,那也 是大厂人曾经的文化活动中 心,在电影一枝独秀的年代 ,那里的魅惑和影响,缘于 它制造了大厂人在八小时之 外所能享受的唯一快乐。那 是一座有着穹顶的巴洛克建 筑,呈半圆的顶很有异域特 色,该是当年中苏交好的产 物吧,在中国内地,这样杂 糅的建筑应该不少,混血孩 子一样散布于各地,尤其在 东北的各个老工厂区里,栉 风沐雨。 俱乐部坐东朝西的结构 ,使拢在它怀里的广场也很 明显,大厂纪年里很多重要 事件都是在这里发生发展的 。放露天电影,办灯节,春 节团拜,秧歌赛,就连载有 知青上山下乡的大卡车也是 从这里出发的。毛主席逝世 时,厂里将一台大电视放在 广场前面、俱乐部门前的石 阶之上,大家在那个荧屏中 收看了整个追悼会实况。那 荧屏实在不算小了,但较之 银幕还是不行,万人攒动的 盛况和悲戚,应和着举国的 哀恸和肃穆,聚在一小方画 面内外,比例失当,但置于 那个年代,物质匮乏,这一 台大电视的出现、播放,还 相当地意味深长呢! P4-6
目录
引子·廓 第一章 文化宫 第二章 1976年的天象 第三章 厂宅 第四章 深入大厂 第五章 师傅 第六章 向学 第七章 永远的色香味儿 第八章 足球场 第九章 浴室里的成人礼 第十章 大时代里的大厂人 第十一章 大厂语系 第十二章 同学少年 第十三章 东平湖公园 后记·航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