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灾害的经济学分析(地震居民储蓄与经济增长)(精)

灾害的经济学分析(地震居民储蓄与经济增长)(精)

  • 字数: 230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姚东旻|责编:恽薇//李真巧
  • 商品条码: 978752018568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32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灾害是经济社会面临的一种持久挑战。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身处“后疫情时代”的 我们不得不思考灾害对经济系统的长短期影响、相 应的灾害应急处置,以及针对灾后恢复的经济政策 制定。然而,在回答这些具体的应用性问题之前, 一个不可回避的基础理论问题是:如何刻画灾害情 境下的微观个体决策机制以及相应的宏观经济效果 ?本书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研究窗口,从事实确认 、机制分析和宏观系统研究三个维度明确了地震对 我国居民储蓄、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作者简介
姚东旻,男,1985年出生于陕西汉中。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弈论理论与应用方向博士,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讲师。研究成果发表于The B.E.Journal of Theoretical Economics(《伯克利理论经济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管理世界》、《南开经济研究》等学术期刊上,论文《存款保险制度还是央行直接救市?——一个动态博弈的视角》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奖(2014)”。曾获2012年 博士生学术新人奖、2013年宝钢教育基金会学生特等奖等荣誉。
目录
第一章 灾害能够影响人们的储蓄行为吗?——基于汶川地震的微观计量检验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三 实证策略设计与建模 四 基准回归分析 五 稳健性检验 六 结论与启示 第二章 震后预防性储蓄的决策机制——再论中国的“高储蓄率之谜”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三 一个简单的三期预防性储蓄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 四 实证策略设计与建模 五 实证结果分析 六 结论 第三章 长计远虑还是活在当下?——灾害经历、时间偏好与家庭储蓄行为 一 引言 二 文献基础与分析框架 三 一个简单的多期储蓄行为模型与理论假说 四 研究策略与方法 五 实证结果分析 六 结论 第四章 灾害如何影响家庭储蓄——来自中国2008年汶川地震的证据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与框架 三 一个简单的内含认知自我控制的储蓄模型 四 数据与实证策略 五 实证结果 六 结论 第五章 自然灾害、居民储蓄与幸福感——一个有关参考点的理论预测与来自地震的现实验证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三 理论预测与数值模拟 四 实证策略设计与建模 五 实证结果分析 六 结论与展望 第六章 财政支出、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来自2008年汶川地震的新因果证据 一 引言 二 财政支出、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三组争论 三 实证策略、方法与数据 四 基准回归分析 五 稳健性检验 六 结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