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市空间与避难行为

城市空间与避难行为

  • 字数: 393
  • 出版社: 同济大学
  • 作者: 王江波
  • 商品条码: 9787560891002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7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王江波,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硕导,博士。避难场所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避难行为特征是避难场所布局的前提,也是城市规划学科研究的新热点。在各类灾害频发的背景下,从风险认知、避难心理、避难行为、避难场所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等方面出发,系统探讨避难行为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与同类书稿相比,同类书稿较多关注于避难场所规划布局的内容,即多关注应用层面的内容;但是,在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层面,成果相对较少。本书稿的主要材料来源,都来自于作者团队长期的调查研究,对南京不同类型的功能地区,展开的问卷调查和评价分析。本书可供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地理学、安全防灾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研究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王江波,男,44岁,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硕导,博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3 项,发表科研论文 80余篇,出版专著 1 部,指导本科生参加全国竞赛获奖 30余次。研究方向为:安全防灾、地下空间、城市色彩。
目录
前言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灾害事件演变 1.1.2 城市空间建设 1.1.3 避难场所规划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内容 1.3.1 城市空间 1.3.2 避难行为 1.3.3 城市空间的避难安全性 1.3.4 城市空间与避难行为的互动关系 第2章 突发事件的风险认知 2.1 基本概念 2.1.1 突发事件 2.1.2 风险 2.1.3 风险认知 2.2 公共场所人群对突发事件的风险认知 2.2.1 风险认知的途径 2.2.2 风险认知的水平 2.2.3 风险认知的维度 2.3 高层住宅区的火灾疏散风险与居民的风险认知 2.3.1 火灾疏散的人为风险 2.3.2 居民对火灾疏散风险的认知 2.4 低层历史街区的火灾疏散风险与居民的风险认知 2.4.1 火灾疏散风险 2.4.2 居民风险认知 第3章 灾害避难意识与行为 3.1 基本概念 3.1.1 地震灾害 3.1.2 避难意识与避难行为 3.2 避难意识水平 3.2.1 避难意识水平的自我评价 3.2.2 日常生活中的防灾敏感度 3.3 临震心理反应 3.3.1 心理反应 3.3.2 关注问题 3.4 临震应急行为 3.4.1 避难时机 3.4.2 逃生行为 3.5 避难知识学习 3.5.1 知识掌握度 3.5.2 学习主动性 3.5.3 学习途径 第4章 避难路径选择 4.1 避难路径的空间分布 4.2 避难路径的长度 4.2.1 避难路径的距离长度 4.2.2 直线距离与实际距离 4.2.3 避难路径的绕曲指数 4.2.4 避难路径的长度构成 4.3 避难路径的宽度与等级 4.4 避难路径的平面形态 4.4.1 直线 4.4.2 三角形 4.4.3 四边形 4.4.4 多边形 4.4.5 S形 4.5 避难路径选择的考虑因素 4.5.1 影响要素排序 4.5.2 空间性要素 4.5.3 社会性要素 第5章 避难场所选择 5.1 避难场所的空间特征 5.1.1 避难地点的用地类型 5.1.2 避难场所的用地规模与等级 5.1.3 避难场所空间分布的均衡性 5.1.4 居民选择避难场所的数量与密度 5.2 避难场所选择的影响因素 5.2.1 影响要素排序 5.2.2 避难场所的空旷程度 5.2.3 避难场所的距离 第6章 城市公共中心的避难安全性 6.1 建筑的避难安全性 6.1.1 安全性 6.1.2 容纳人数 6.1.3 形态规则性 6.1.4 人流出入的便捷性 6.2 道路的避难安全性 6.2.1 有效畅通性 6.2.2 过街便利性 6.2.3 步行空间安全性 6.3 避难场所的安全性 6.3.1 供给量 6.3.2 可达性 6.3.3 可识别性 6.3.4 可进入性 6.3.5 安全性 6.3.6 均衡性 6.4 避难场所的理想布局模式 6.4.1 布局原则 6.4.2 布局方式 第7章 历史建筑密集区避震通道的有效性 7.1 建筑安全 7.1.1 危房比例 7.1.2 建筑密度 7.2 道路安全 7.2.1 路网形制 7.2.2 道路密度 7.2.3 道路高宽比 7.2.4 有效宽度 7.3 避难场所安全 7.4 危险源 第8章 老小区避难资源的空间特征 8.1 用地类型 8.2 规模与等级 8.3 位置关系 8.4 距离 8.4.1 直线避难距离 8.4.2 实际避难距离 8.5 数量与密度 8.6 离散度 第9章 校园型避难场所的空间特征 9.1 校园的空间分布 9.2 校园型避难场所的有效性 9.3 校园型避难场所的等级 9.4 校园型避难场所的服务范围 9.4.1 不同等级校园型避难场所的服务范围 9.4.2 有效校园型避难场所的责任区划分 9.5 人口规模与避难空间的对应关系 9.5.1 人口密度 9.5.2 避难空间的需求与供给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南京市老城区各类校园型避难场所信息 附录C 南京市老城区各街道辖区内避难场所信息 附录D 南京市老城区各类校园型避难场所 附录E 南京市老城区内校园建筑倒塌模拟分析 附录F 南京市老城区外校园建筑倒塌模拟分析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