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江南儒学的构成与创化/江南文化研究

江南儒学的构成与创化/江南文化研究

  • 字数: 180
  • 出版社: 上海书店
  • 作者: 编者:何俊|责编:俞芝悦
  • 商品条码: 978754582017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7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时间为序,分述 江南儒学的孕生、唐宋变 革与江南儒学的崛起、明 清江南儒学的演化,以及 江南儒学的现代探索。本 书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 的作用,引发学界给予江 南儒学长久而深切的研究 兴趣,使江南儒学的研究 成为江南研究、儒学研究 、中国哲学与思想史研究 ,乃至面向未来的中国现 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
目录
总序/熊月之 引言 第一章 江南儒学的提出、指义与时段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江南儒学? 第二节 作为儒学的江南 第三节 江南儒学的分析时段 第二章 江南儒学的孕生 第一节 子游与《论语》等所见子游的重本之学 第二节 《性自命出》与子游的“性情-心术论” 第三节 子游的道统地位 第三章 唐宋变革与江南儒学的崛起 第一节 杨时与北宋道学中心之迁变 一、杨时与程门 二、毗陵与道学中心的南迁 第二节 南宋功利学派的易学思想与经制之学 一、易学思想 (一)陈亮:尽通变之道达时措之宜 (二)薛季宣:道常存乎形器之内 (三)叶适:易以通利 二、陈傅良的经制之学 (一)以经制言事功 (二)“结民心,宽民力”说 (三)事功价值观 第三节 元代江南的《春秋》学 一、元代江南《春秋》学区域分布特点 二、元代江南《春秋》学之思想特点:以金 华《春秋》学为例 第四章 环太湖流域的江南儒学演化 第一节 元明易代与环太湖流域一体化 一、元置江浙行省与环太湖流域一体化 二、元末明初江南儒士与政治的深度结合 三、应天府与江南的文化整合 (一)首都所代表的中央集权的强大磁 化效应 (二)朱子学传统的继承性 (三)遗民与南宋文化 四、永乐迁都与江南儒学的转折 第二节 阳明学与江南儒学的变化 一、滁州:阳明讲学首地 二、王阳明的南都讲学 三、南中王门与阳明学在江南的传播 四、阳明去世后江南地区的讲学活动 第三节 清初朱子学与江南儒学的转型 一、从张履祥、吕留良到陆陇其江南朱子学 的传承谱系 二、吕留良《四书》学所呈现的朱子学真精神 三、陆陇其《四书》学的义理与考据兼顾特色 第四节 清代考证学中的江南儒学 一、王鸣盛“求于虚不如求于实”的治史理 论以及“通儒”观念 二、钱大昕“以训话而明义理”的经史观及 其对宋学的反思 第五章 江南儒学与西学 第一节 理学视域下刘宗周思想的多元文化交融 一、刘宗周思想在心性学中的定位与特色 二、围绕《人谱》地位的论争 三、由《人谱》看刘宗周思想的西学渊源 四、刘宗周思想中的“幽暗意识”及其后续 发展 第二节 黄宗羲经世学的形成及与西学的交汇 一、从心性学到经世学 二、西学对经世学的影响 三、经世学吸收西学的模式 第六章 江南儒学的现代探索 第一节 龚自珍与晚清江南儒学 第二节 唐文治与《中庸大义》 一、《中庸》与人道之教育 二、《中庸大义》对时代的回应 第三节 马一浮的精神与“六艺? 邸? 一、乘化而游归全顺正 二、六经该摄一切学术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