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德国环境史研究

德国环境史研究

  • 字数: 45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江山|责编:张湉
  • 商品条码: 978752038482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54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1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系国内第一部欧洲国别环境史专著。该书运用历史学、生态学、地理学、气象学、农学、林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采取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叙事方式,立足于德意志社会政治变革与自然生态系统变化的相互关系,系统地梳理了自古以来日耳曼人在农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工业生产、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一系列互动变迁过程。这种互动变迁过程不仅影响着日耳曼人的生活方式、社会演变和历史进程,而且也反映了人类文明与自然协同演进的曲折历程。德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和当代生态文明大国,其工业污染史和战后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系本研究重点。此外,宗教环境史、森林环境史、纳粹环境史、东德环境史和环保运动史等亦为本研究特色内容。作为一门探究可持续发展的新史学,该研究可为丰富国内世界环境史研究,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简介
江山,男,1965年9月出生,安徽庐江人。毕业于德国哥廷根大学,国民经济学硕士。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副教授,日耳曼语言文学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生态人文学研究团队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德国生态文化史。主要研究成果有:个人专著《德语生态文学》 《德国生态意识文明史》 (学林出版社,2011年和2015年) 两部,译著 《水妖》《厨子》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和2013年) 和 《黑暗来临时,你在哪里?》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年)三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各1项以及江西省人文社科规划项目4项。先后在《外国文艺》《云南社会科学》《江西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40余篇论文。曾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各一项。共有学术成果260万字。
目录
序章 德国环境史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第一节 德国环境史研究现状 第二节 德国环境史研究方法 第三节 德国环境史研究意义 第一章 前200万年至中世纪前中欧地区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 自然环境演变 第二章 中世纪中欧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约500一约1500年) 第一节 气候骤变:从温暖期到寒冷期 第二节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第四节 森林砍伐与保护 第五节 黑死病和其他瘟疫 第三章 近代早期至工业革命早期德意志地区环境危机初现 (约1500一约1850年) 第一节 气候与农业生产 第二节 城市环境问题 第三节 自然景观的巨大变化 第四节 森林保护、矿山开采与金属冶炼 第四章 工业革命兴起至“二战”德国环境危机全面爆发 (约1850-1945年) 第一节 工业革命全面兴起至一战爆发(约1850-1914年) 一工业的高速发展和科学研究领域新探索 二农业生产的巨大进步 三环境问题之一——空气污染 四环境问题之二——废水污染 五环境问题之三——垃圾污染 六环境问题之四——小汽车和城市噪音污染 七家乡保护与自然保护 八生活革新运动、无产阶级自然之友和候鸟运动 第二节 一战和魏玛共和国时期(1914-1933年)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环境问题 二农业生产与“力耕联盟” 三节 能高效的工业化生产 四工业污水和生活用水 第三节 纳粹德国统治时期(1933-1945年) 一自然保护 二大工业生产和能源经济 三纳粹之伪“绿” 第五章 德国生态文明时代的开启和繁荣(1945-2020年) 第一节 战后至环保思想觉醒时期(1945-1970年) 一经济奇迹、核能发展与大众消费 二现代农业生产大发展 三农药、医药、合成材料等工业化生产 四自然环境保护 第二节 环保运动兴起至今(1970-2020年) 一环保运动与环境政策 二国际合作与国际环境政策 三东德环境保护 四生态农业发展 五空气和水土污染 六森林死亡 七自然保护与物种多样性保护 八脱煤弃核后的能源转型 第六章 德国环境史:一门探究可持续发展的新史学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历史回顾 第二节 探究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政治、经济、环境、技术和道德 伦理各要素之间的关联 第三节 当代德国可持续发展何以能取得成功 第四节 德国可持续发展未来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