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编纂与刊刻(宋元学案文本生成史研究)(精)

编纂与刊刻(宋元学案文本生成史研究)(精)

  • 字数: 239
  • 出版社: 浙江大学
  • 作者: 金晓刚|责编:蔡帆
  • 商品条码: 978730821273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35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宋元学案》从康熙时 始纂到道光年间正式刊刻 ,历经一百余年,先后形 成黄宗羲原本、全祖望补 本、黄璋校补本、王梓材 与冯云濠的百卷定本。这 些文本在内容上的增删、 调整,一定程度折射出前 后编纂者对宋元理学史的 不同认识,其背后反映了 编纂者不同的思想旨趣。 本书全面利用《宋元学 案》现存的稿抄本与通行 刻本,逐一解析《宋元学 案》编纂过程中的疑点与 悬案,复原黄宗羲原本与 全祖望补本的原貌,并在 此基础上重新解读黄宗羲 、全祖望的宋元理学史观 ,进而对宋元学术思想史 的相关论断提出新的审视 。另一方面,则在思想史 视野下解读黄宗羲、黄百 家、全祖望、王梓材等编 纂者的编纂观念,追问其 背后的思想诉求,展示有 清一代浙学的思想演进与 转化,进而深化清代学术 史研究。
目录
绪论 一、学术史回顾 二、研究思路、方法及框架 章 黄宗羲父子与《宋儒学案》《元儒学案》的始纂 节 黄宗羲编纂《宋儒学案》《元儒学案》的背景 一、康熙朝《明史·理学传》废置的争议 二、黄宗羲编纂《明儒学案》的思想旨趣 第二节 从《理学录》到《宋儒学案》《元儒学案》:黄宗羲对宋元理学史的建构 第三节 黄百家与《宋儒学案》《元儒学案》的纂辑 一、黄百家纂辑过程中的文献增补与史料考订 二、黄百家对宋元理学史的认识 小结 第二章 全祖望与《宋元学案》的补修 节 《明史·儒林传》纂修与全祖望续补《宋元学案》的历史语境 第二节 从梨洲原本到全氏补本:全祖望眼中的宋元儒学史 一、全祖望补修《宋元学案》的过程 二、朱、陆与合“道”“儒”“文”于一的儒学史 第三节 道德重于学术:全祖望评价儒学人物的尺度 一、全氏补本与《宋史》的关系 二、从“自得”转向“躬行”:全祖望重修《明儒学案》 第四节 全氏补本之外:全祖望对宋元儒学史的另一种叙述 一、长时段与地方史中的宋学 二、多元网络中的思想渊源 三、整体视野下对王安石及反道学群体的评价 小结 第三章 黄璋父子与《宋元学案》的校补 节 两种《宋元学案》黄璋校补稿本的学术价值 一、余姚本与傅图本的关系 二、八十六卷黄氏补本与傅图本《宋儒学案》的关系 三、两种黄璋校补本与百卷刊本的差异:学案及案语署名部分 四、黄璋校补本所折射的学术史轨迹及文献价值 第二节 黄宗羲后裔与《宋元学案》稿本的流传 第三节 黄璋父子校补《宋元学案》的内容 第四节 黄璋父子对宋元儒学史的认识 小结 第四章 《宋元学案》在道光年间的校刻与增补 节 《宋元学案》的寻访、校刻及其思想诉求 一、道光年间的理学史编纂与汉宋关系 二、何凌汉、陈用光搜访《宋元学案》的旨趣 三、王梓材、冯云濠校补《宋元学案》的学术理路 四、何绍基等人刊刻《宋元学案》的思想诉求 第二节 《宋元学案补遗》的成稿及其思想史观 一、《补遗》的成稿过程 二、《补遗》的思想史视野及其学术价值 小结 结语 附录一 改编与刊刻:《宋元学案》在清末民国的回响 一、《宋元学案》的节删、重编本及其意涵再构 二、张寿镛刊刻《宋元学案补遗》的诉求 结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