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戏谚与戏曲文化

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戏谚与戏曲文化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李树新
  • 商品条码: 978710019737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1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戏曲在上千年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同时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表现戏曲行业的熟语——戏谚。戏谚是历代戏曲艺人长期艺术实践的经验总结,是经过提炼、筛选形成的对戏曲文化的诗意表达,言简意赅地反映了戏曲的形制、艺术特点以及行业规律、规范和行为标准,总结了戏曲艺术的美学精神和美学追求。 本书以戏谚为研究对象,从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角度,采用语义、语用、形式、功能、认知、文化等多角度论证的方法,考察戏谚产生的路径、类别和原因,探讨戏谚与戏曲文化的关系,同时对相关语言文化现象进行梳理和阐释,挖掘具有通用表义作用戏谚的认知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和审美价值。 戏谚记录和反映了悠久的戏曲文化,肩负着中华戏曲艺术的传承,具有其历史价值,同时,“开场白”“走过场”“唱双簧”“救场如救火”“当面锣对面鼓”等一大批戏谚具有了普泛化的意义,为百姓喜闻乐见。 戏曲行业的熟语是语言的传承,也是文化的传承。这种语言文化现象值得我们加以关注,并不断发扬。
作者简介
李树新,内蒙古大学人文科学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人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带头人。学术兼职有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语言学会会长、内蒙古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汉语言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语汇学、文化语言学等。 主要著作有:《熟语研究》《内蒙古地名文化》《达斡尔族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谚语文化研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文化记忆》等。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要有:《汉语称谓的两大原则》《论汉语称谓的困境与缺环》《汉语亲属称谓泛化的文化心理考察》《政治人物引谚话语模式的文化审视》,以及“开门七件事”系列论文7篇(《汉字文化》2006年第4期至2007年第3期连载)、《开门七件事文化熟语探析》(《内蒙古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等。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2项。
目录
第一章 戏理篇 一、戏曲演绎谚 / 3 (一)真假虚拟谚 / 3 (二)时空写意谚 / 10 (三)多少辩证谚 / 13 (四)寓理于情谚 / 16 二、娱乐审美谚 / 18 (一)娱乐娱人谚 / 19 (二)怡情审美谚 / 24 第二章 功能篇 一、劝讽教化谚 / 31 (一)劝讽谚 / 32 (二)教化谚 / 39 二、褒善贬恶谚 / 43 (一)褒善谚 / 45 (二)贬恶谚 / 53 第三章 戏场篇 一、戏台谚 / 61 (一)戏台形制谚 / 62 (二)戏台乾坤谚 / 71 二、观戏谚 / 76 (一)观戏民俗谚 / 77 (二)观演关系谚 / 88 第四章 角色篇 一、角色分工谚 / 97 (一)角色名称谚 / 98 (二)角色作用谚 / 103 二、角色合作谚 / 107 (一)主次关系谚 / 108 (二)相互配合谚 / 110 第五章 表演篇 一、四功谚 / 116 (一)唱功谚 / 117 (二)念功谚 / 123 (三)做功谚 / 126 (四)打功谚 / 130 二、五法谚 / 132 (一)手法谚 / 133 (二)眼法谚 / 135 (三)身法谚 / 136 (四)法则谚 / 138 (五)步法谚 / 141 第六章 音乐伴奏篇 一、乐器名称谚 / 144 (一)锣鼓谚 / 146 (二)其他乐器谚 / 150 二、节拍伴奏谚 / 154 (一)节拍谚 / 155 (二)伴奏谚 / 158 第七章 舞美篇 一、行头谚 / 166 (一)戏衣谚 / 167 (二)盔头、戏靴谚 / 171 二、化装谚 / 174 (一)装扮谚 / 175 (二)脸谱谚 / 177 三、布景道具谚 / 184 (一)布景谚 / 184 (二)道具谚 / 187 第八章 学艺篇 一、收徒授艺谚 / 194 (一)尊师学艺谚 / 194 (二)收徒训诫谚 / 200 (三)授业传艺谚 / 203 二、勤学善学谚 / 213 (一)勤学苦练谚 / 214 (二)虚心恒心谚 / 222 (三)善学善作谚 / 226 三、艺德台规谚 / 230 (一)立身修养谚 / 231 (二)台风台规谚 / 236 第九章 声腔剧种剧目流派篇 一、声腔剧种剧目谚 / 243 (一)声腔剧种谚 / 243 (二)剧目谚 / 253 (三)剧本戏文谚 / 265 (四)剧作家谚 / 270 二、流派风格谚 / 273 (一)京剧流派谚 / 275 (二)豫剧流派谚 / 283 (三)秦腔流派谚 / 288 (四)其他剧种流派谚 / 294 第十章 普泛喻理篇 一、戏场喻理 / 304 (一)戏台喻理 / 305 (二)看戏喻理 / 309 二、角色行当喻理 / 313 (一)主角、配角喻理 / 314 (二)行当喻理 / 315 (三)扮相脸谱喻理 / 318 三、表演喻理 / 320 (一)演出活动喻理 / 321 (二)表演形式喻理 / 329 四、剧本剧目剧种喻理 / 335 (一)剧本喻理 / 336 (二)剧目喻理 / 337 (三)剧种喻理 / 346 五、剧情人物喻理 / 349 (一)剧情戏文喻理 / 350 (二)戏曲人物喻理 / 354 六、唱腔伴奏喻理 / 359 (一)腔调字句喻理 / 359 (二)锣鼓伴奏喻理 / 364 七、梨园喻理 / 372 (一)梨园班社喻理 / 372 (二)梨园物品喻理 / 376 (三)梨园习俗喻理 / 377 参考文献 / 38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