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道法为民(鹖冠子研究)

道法为民(鹖冠子研究)

  • 字数: 19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杜晓|责编:孙萍
  • 商品条码: 978752037934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8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吕思勉先生称《鹖冠子》为子部之瑰宝,但其在学术史上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且饱受争议,真伪难断。相较于其他的研究著作而言,本书将《鹖冠子》一书的篇章分为三个部分,划分为两个时期进行研究:以鹖冠子思想为主的学派前期和以弟子阐释为主的学派后期。这是前人未有的尝试,且论据充分,相关成果已发表至相关领域权威刊物,受到学界认可。思想内容方面本书将篇章结构和学派的思想发展联系起来,围绕“道生法”这一核心观念展开论述,展现不同阶段的时代主题和理想社会构建。“道生法”延续“以百姓心为常心”的主张,将“为之以民”作为道法政治的关键。在为民、重贤、法自然的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具体的政治制度:成鸠之制、九皇之制、大同之制。《鹖冠子》融合百家,合理吸收了儒家的礼义思想,贯彻了法家的令行禁止,推崇墨家的“尚贤”思想,但均以道法为前提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正本清源,以求达到理想和乐的大同社会。《鹖冠子》深刻思考了“法”“民”“贤”的重要性,对于当今国家治理领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杜晓,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中国哲学博士。2013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中国哲学专业,2009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中国哲学专业,2006年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专业。主要研究领域为道家哲学、宋代哲学、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等。已在《中国哲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鹖冠子》是黄老学的重要文本 第一节 《鹖冠子》的作者、年代、版本 第二节 《鹖冠子》属于黄老学派著作 一 黄老学源流、传播及特征 二 《鹖冠子》推动了黄老学的理论发展 第三节 真伪论说 一 从韩愈、柳宗元评论延伸出的真伪之争 二 近现代学者的主流认知——《鹖冠子》 为“真” 第四节 《鹖冠子》文本的真实性与研究空间 第二章 《鹖冠子》的篇章结构与逻辑发展 第一节 篇章结构与学派发展 一 文体的不同形式 二 思想的传承发展 三 成书的历史时期 四 三个部分与两段时期 第二节 “一”的归纳与演绎 一 以五为一 二 以一度万 三 “一”的内涵 第三章 基于“道生法”的形上依据 第一节 道生法 一 道凡四稽 二 终于九道 三 道生法 第二节 前期以天地为主的法则依据 一 天:诚、明、信、因、一 二 地湿而火生焉,天燥而水生焉 第三节 后期以北斗、气为主的法则依据 一 一之法立 二 天地成于元气 三 有一而有气 第四节 天人之际 一 天不能使人,人不能使天 二 天人同文,地人同理 第五节 同之谓一,异之谓道 第四章 以“素皇”为代表的内圣外王之道 第一节 道德前提下的圣王准则 一 学、知、观 二 圣生道 三 不创不作,与天地合德 第二节 前期天地法则下的圣王观 一 九道形心 二 素皇内帝 三 气皇、神明、贤圣 第三节 后期气、精神观照下的圣王观 一 时、命者,唯圣人而后能决之 二 内圣者,精神之原也 三 泰一 第五章 “为之以民”的道法政治 第一节 政治总则:道法、重贤、为民 第二节 前期的“天——成鸠之制” 第三节 前期的“天地——五正”政治观 一 事治 二 教治、因治 三 神化、神明 第四节 后期泰一、气论下的“大同之制” 一 为之以民,道之要也 二 上贤为天子 三 尊卑名号,自君吏民 结语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