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别样的风物人情(荷兰黄金时代的绘画)(精)

别样的风物人情(荷兰黄金时代的绘画)(精)

  • 字数: 113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马躏非|责编:崔毅
  • 商品条码: 978730029243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37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7世纪的荷兰,在八十 年战争中赢得国家的独立, 一跃成为欧陆强国。与处于 上升期的国家一样,这一时 期荷兰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 有的艺术高度,不仅风格独 特、技法创新,而且在题材 上也得到进一步拓展。本书 聚焦荷兰黄金时代绘画题材 的衍变,将之置于荷兰政治 、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 展的大背景下,通过对文献 资料与百余幅艺术作品的深 入分析,分别考察荷兰风俗 画、肖像画、静物画及风景 画在题材上的继承和发展, 探究其衍变的深层原因及意 义。这些画作恰恰体现了荷 兰人凭之以从西班牙独立、 崛起于海上贸易的品质,新 崛起的市民阶层独特的品位 与生活情趣蕴含其间,也是 彼时低地国家社会百态的缩 影。本书让我们徜徉于绘画 作品的同时,亦能够一窥荷 兰黄金时代的风采。
作者简介
马躏非,1968年生于辽宁大连。2001年获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史论专业硕士学位。2018年获南开大学美术史论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目录
第一章 17世纪的荷兰与绘画 17世纪荷兰的独立与繁荣 黄金时代前夜的尼德兰绘画 17世纪荷兰的绘画特点及成就 第二章 中产阶级的品位——荷兰风俗画的兴起 家庭生活的角色 饮宴与借贷 诗琴与芦笛 教育与学习 第三章 自我价值的体现——荷兰肖像画的寓意 市民肖像画的出现 夫妻肖像画的意义 群体肖像画的价值 画家自画像的用意 画笔与回报:肖像画与赞助人 第四章 天性与志趣——荷兰静物画的象征 餐桌与厨房 “虚荣之图” 欲望与自省:“五感”静物画 “郁金香热”与花卉静物画 静物画中的海外珍品与荷兰的殖民扩张 第五章 家乡与远方——荷兰风景画的意义 自由、繁荣:城市风景画的出现 质朴、清新:乡村风景画的寓意 “大海的赠物”:海景画题材的兴盛 地图及地形风景画的流行 结语 注释 图注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