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多维空间与文化环境(南岭走廊瑶族村落保护)

多维空间与文化环境(南岭走廊瑶族村落保护)

  • 字数: 28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冯智明|责编:伊岚
  • 商品条码: 978752036522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5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南岭走廊瑶族传 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以空间 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传统村 落文化环境保护与发展路径 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在 桂、湘、粤交界区南岭走廊 瑶族六个支系中选择具有代 表性和不同发展模式的七个 传统村落进行田野调查,在 村落个案调研及比较研究的 基础上,总结瑶族传统村落 多维空间形态特征和文化环 境演化规律,从而提出了富 有创见的整体性保护对策建 议。从空间理论入手理解村 落的本质,建立“空间”与“ 文化环境”的理论关联,实 现了村落研究认识论和方法 论的突破;同时,其丰富而 深入的个案研究为我国当前 倡导的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 振兴战略提供了扎实的材料 和有益的借鉴。
作者简介
冯智明(1982- ),女,重庆市酉阳县人,土家族。2010年6月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获民族学博士学位,2010年7月起任教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与民族文化教研室,现为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身体人类学、宗教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村落保护研究等,出版《广西红瑶:身体象征与生命体系》《南岭瑶族的民俗与文化》著作两部,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荣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获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广西师范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十佳青年、等荣誉。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 传统村落文化环境保护研究现状综述 四 研究思路与内容 五 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村落空间与村落文化环境的理论认知 第一节 空间理论与人类学的空间研究 一 空间理论与“空间转向”思潮 二 人类学的空间及村落空间研究 第二节 村落文化环境与空间 一 文化、文化环境与村落文化存续 二 文化遗产的空间属性与传统村落遗产保护的空间实践 第三节 村落多维空间与文化时空环境 一 物质、社会、精神空间:村落的多重属性 二 文化时空系统:村落的文化环境结构 小结 第二章 桂北瑶族以社庙、土地庙为核心的仪式空间构建 第一节 神圣与洁净:龙胜县红瑶“社老制”与祭社仪式 一 仪式组织者的选择:人定与神定 二 祭社仪式过程:平均主义与社区共同体 三 洁净与神圣:社庙和仪式空间的区隔 第二节 贺州土瑶以社庙、土地庙群为核心的村落地景与 空间结构 一 土瑶及贺州八步区沙田镇大冷水村概况 二 村落空间布局与结构 三 以土地庙为核心的多重村落地景 第三节 贺州土瑶安龙仪式中的多维空间建构 一 安龙仪式中的空间设置与空间象征意义 二 安龙仪式中的多层次多维度空间建构 小结 第三章 广西恭城县平地瑶盘王节的活态传承与村落整合 第一节 五排瑶与恭城县平川源水滨村盘王节的历史演变 一 五排瑶与恭城水滨村概况 二 水滨瑶族盘王节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三排六姓酬良愿:社区参与与村落整合 一 三排六姓家族轮流承办 二 地缘社会组织主体性的凸显 第三节 遗产化语境下的还盘王愿仪式展演与村落文化环境重构 一 祠堂与舞台:还盘王愿仪式的空间分野与双重展演 二 符号与遗产:水滨村传统文化生态的空间重构 小结 第四章 湖南江永县勾蓝瑶寨聚落空间再造与文化景观旅游 第一节 勾蓝瑶历史文化与聚落空间形态 一 勾蓝瑶族源及历史 二 勾蓝瑶寨建村历史与姓氏来源 三 村寨景观与风水形胜 四 聚落空间形态与构成 第二节 旅游空间生产视域下的聚落景观游与民俗文化表演 一 旅游物质景观生产:聚落古建筑与田园景观重构 二 旅游文化符号空间生产:勾蓝瑶民俗表演晚会 三 旅游社会—经济空间生产:村寨旅游公司与村民合作社 第三节 “洗泥节”的非遗化重构与价值叠加 一 农事节日洗泥节的历史渊源和表征 二 洗泥节的非遗化与旅游空间生产 三 洗泥节的价值重构与叠加 小结 第五章 广东连南县南岗千年瑶寨的空间生产与旅游前台—后台 第一节南岗排瑶与古排聚落空间形态 一 南岗排的自然地理与排瑶社会文化概况 二 南岗古排聚落空间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 古排、新村:南岗的空间演化与旅游开发 一 聚落景观旅游与村民回流 二 文化符号空间生产:耍歌堂与婚俗的舞台化呈现 第三节 “前台—后台—后台”的文化生态系统与空间生产 一 古排旅游开发的“双肩挑”前台一后台模式以民宿为例 二 古排、新村的空间区隔与文化生态一体化 小结 第六章 广西龙胜县金坑梯田观光、稻作农耕系统与红瑶民族文化共生 第一节 金坑梯田与大寨村落景观空间营建 一 大寨自然地理与红瑶社会文化概况 二 梯田与村落景观空间形态 第二节 金坑梯田稻作农耕系统与梯田观光的互利共生 一 金坑梯田稻作农耕系统 二 大寨的旅游开发与梯田维护政策 第三节 “凝视”他者与女性身体展演:晒衣节的旅游化再生产 一 从私密到公众:村寨开发与红瑶女性身体展演 二 符号化旅游形象:多重“凝视”下的红瑶女性身体景观 小结 第七章 广西临桂庙坪村盘瑶禁风节的空间演变与族群迁徙流动 第一节 古道通衢:族群流动情境下的庙坪禁风空间 一 庙坪村地理空间与禁风节 二 瑶民、汉商:庙坪村落空间形态的形成与演化 第二节 灾难与历史叙述中的“禁风”由来 一 “漂洋过海”:禁风的历史渊源 二 自然崇拜:禁风的宗教原因 三 风灾记忆:禁风的现实根源 第三节 族群互动背景下禁风仪式的空间流动与形式演变 一 从“禁风”禁忌到庙坪“会期” 二 从“会期”到“禁风节” 三 “有风”“无风”:瑶族、汉族的空间区隔与文化边界 小结 第八章 瑶族传统村落社区多维空间实践及其演化规律 第一节 南岭走廊瑶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及特点 一 瑶族传统村落分布格局 二 瑶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及核心特征 第二节 瑶族村落多维空间建构与文化实践 一 物质空间:风水、景观、界域 二 社会空间:公共空间、社老、瑶老 三 精神空间:以仪式空间为核心 第三节 瑶族传统村落空间演化与时间叙事 小结 第九章 南岭走廊瑶族传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