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会主义法治视野下情理法传统的重拾与反思

社会主义法治视野下情理法传统的重拾与反思

  • 字数: 21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张杰|责编:杨晓芳
  • 商品条码: 978752038209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8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情理法”这一符 号为切入点,在论证“情理 法”作为一个独立概念的可 能性与必要性的前提下,指 出了裁判合理性的建构是“ 情理法”作为一个独立概念 的内核。在此基础上,选择 了四部刑部诉讼档案作为分 析对象,以实证的方法透视 清代乾隆朝的司法实践。同 时在立足于情理法这一概念 的基础上结合对当代个案进 行分析,从而展现情理法这 一传统概念在当代司法实践 中依然具有的生命力。本书 重新思考中国古代司法实践 中“情理法关系”的表征,以 及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情 理法融通”的价值与实现, 既有助于现实法律纠纷的直 接解决,也可以借助理论观 察来探究法律治理的实践难 题,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 义。
作者简介
张杰,男,贵州铜仁人,2014年获兰州大学文学、法学双学士学位,2017年获兰州大学法律史硕士学位,2020年获吉林大学法理学博士学位。2016年曾赴台湾清华大学访学。2020年8月至今在兰州大学法学院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学理论、法律文化学、司法制度与理论,曾在《理论探索》《北方法学》《民间法》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多篇。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综述 三 前提说明 第一章 追本立意:情理法的概念定位 第一节 概念的分歧:合成概念与独立概念 一 分裂的现实 二 “情”的内涵 三 “理”的内涵 第二节 独立概念的理论可能 一 裁判文书中“情理法”的使用情况 二 合成概念的困境与出路 第三节 独立概念的核心问题 一 独立概念指涉的场域——司法 二 独立概念的逻辑——改变“情”“理”“法”的绝对对立 三 独立概念的内核——裁判合理性的建构 第二章 镜鉴传统:情理法的历史实践 第一节 两个前提性的问题 一 清代司法的大致样态 二 情理法的指导原则:“情罪允协” 第二节 裁判技术的运用 一 比附援引 二 原则活用 三 因案生例 四 法律解释 第三节 特殊制度的适用 一 扩大参与 二 特别提醒 三 结果矫正 第三章 花开两面:情理法的理论反思 第一节 情理法的内在机理 一 合理性与合法性建构的分离 二 情理法的运作特点 第二节 情理法在传统社会中的必然性 一 寻找问题的本原:人 二 天人关系 三 情理法在天人关系下的必然性 第三节 情理法与社会主义法治的相悖面 一 语境的区别 二 从情理法的特点看冲突 三 冲突产生的深层原因 第四章 拨云见日:情理法的现代可能 第一节 情理法传统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勾连 一 法治的重要特征:形式合理性 二 形式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关系 第二节 宏观条件的成就 一 “人”的突出 二 条件的成就:限制权力与保障权利 第三节 传统逻辑影响下的非常态模式 一 舆论力量的影响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