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比较与比附(法制史研究的取径)/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比较与比附(法制史研究的取径)/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 字数: 283
  • 出版社: 上海人民
  • 作者: 编者:桑兵//关晓红|责编:李
  • 商品条码: 978720816817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05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受域外学术的影响和内在发展的驱动,近年来法制史研究渐呈活跃态势,无论文献的整理出版还是研究著述的发表,在各专史或各学史的领域都显得相当突出。本书在反思各类专史学史混淆比较与比附状况频出的基础上,从近代中国的案卷、审判、机构改制入手,抽丝剥茧,逐渐近真。一方面比较各方说法,不断接近本事的真相,一方面因缘各方的态度有别,进而考察各方与此事的关系各异,将所谓法制史转化为一般历史的研究,以司法问题为线索脉络,而不以法制史为范围,试图由社会的动态变化中见常情。
作者简介
桑兵 河北威县人,生于广西桂林,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现任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清代以来的学术与思想、近代中日关系史、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等。 关晓红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广东文史馆馆员,著有《晚清学部研究》《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从幕府到职官:清季外官制的转型与困扰》《清末新政制度变革研究》等,目前研究方向为晚清史与近代政治制度等。
目录
总 说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观念与取向 第三节 做法与释疑 分说:比较与比附—法制史研究的取径 第一章 清季民初律制改革中“尊亲属”的引入及界定 第一节 清律原貌:丧服制度与逆伦 第二节 清季律改:“尊亲属”的引入 第三节 民初践行:尊亲属范围的界定 结 语 第二章 变与不变:太平天国运动与京师司法审判 第一节 京城巡防处的设立 第二节 京城巡防处的审判职能 第三节 京城巡防处与京师审判制度的关系 结 语 第三章 蔡锡勇《美国合邦盟约》的翻译及影响 第一节 从广州同文馆到驻美使馆 第二节 《美国合邦盟约》的诞生和流转 第三节 “constituion”在蔡氏译本中的再生 第四节 《美国合邦盟约》在晚清思想史上的意义 结 语 第四章 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 晚清中朝秩序的重新建构(1870—1895) 第一节 “合作”与“冲突”:宗藩体制和国际公法的两歧关系 第二节 朝鲜通商均势与宗主国权力扩张:国际法对宗藩关系的权力补给 第三节 主权与属权:朝鲜商约章程对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的兼容 第四节 不古不今的属国驻外使臣制度:宗藩体制与国际法的交错杂糅 结 语 第五章 清末死刑方式的转变与争论 第一节 凌迟等重法的废除 第二节 死刑惟一的论辩 第三节 死刑的密行 余 论 第六章 改设政务处与丙午内官改制 第一节 两可之间 第二节 方案变动 第三节 新瓶旧酒 结 语 第七章 从吏部到内阁铨叙局:清季文官铨选机构变迁 第一节 晚清吏部地位逐渐下降 第二节 吏部挽回颓势的努力 第三节 吏部裁撤 第四节 内阁叙官局初步运作 第八章 传统与西化之间民国旧知识人的法律观——以《清史稿· 刑法志》编纂为中心的考察 第一节 机构性质与编纂人员身份 第二节 《清史稿· 刑法志》的编纂人员及编纂过程 第三节 稿本所见编纂者的法律观 结 语 第九章 熊希龄内阁时期的废省筹议 第一节 废省制政策的由来 第二节 废省制政策的确立 第三节 不同的改省方案 第四节 废省暂行缓办 结 语 征引文献 人名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