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时惟礼崇: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物质文化研究(修订本)

时惟礼崇: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物质文化研究(修订本)

  • 字数: 291
  • 出版社: 上海古籍
  • 作者: 徐坚著
  • 商品条码: 978753259928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9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时惟礼崇: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物质文化研究》以考古学文化系统理论为主要框架,从技术-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三个层面重新阐释东周之前的青铜兵器。在技术层面上,规避了蒙特柳斯式类型学的社会化大生产和渐进演化等预设观念,采纳兼具通则观念和历史特定性考量的物质文化分析方法,提出了青铜兵器形式风格的功能化和美术化两个倾向。在社会层面上,《时惟礼崇: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物质文化研究》提出物质性、空间性和学术史三种情境概念,提炼出戈-矛组合和钺-刀组合等社会等级表达方式,揭示了作为社会区分标识的物质的内部多元和复杂程度。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尝试以认知考古学和情境考古学思路局部复原青铜兵器的文化归属、性别认知和信仰与禁忌。对与铜兵长期并存、相互影响的另一条线索——玉兵的讨论表明早期中国礼制体系的多元和互动本质。
作者简介
徐坚,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现任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曾任美国巴德学院访问助教授、法国人文研究基金会爱马仕学人、中山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驻院学人和日本创价大学访问教授。曾主持英国大英图书馆、美国温纳一格兰人类学研究基金会、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和日本住友财团等资助的多项研究计划。专业领域包括考古学、艺术史、早期文明研究、物质文化和文化遗产研究。近期研究兴趣包括中国考古学史和博物馆史、以器类和工艺为中心的物质文化研究、南中国和东南亚大陆地区的青铜时代考古、区域研究和濒危文化研究。
目录
初版序(李伯谦) 初版致谢 修订版序 引论 考古学文化系统观念下的青铜兵器1 0.1超越物质形态的青铜兵器:从作为物证的物质走向超越文本的物质 0.2重新观察青铜兵器的体系:宾福德的考古学系统观念 0.3研究范式的转型:学术史的观察 0.4青铜兵器的定名与分类 0.5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考古学文化系统观:结构与方法 第一章 青铜兵器的形式分析:从蒙特柳斯式类型学到物质文化分析方法 1.1形式风格分析的适用性和方法选择 1.2东周之前的青铜兵器的形式谱系 1.3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纹样分析 1.4青铜兵器形态的功能化和美术化倾向 第二章 青铜兵器的社会层面意义:情境分析方法和不平等考古学 2.1社会考古学、权力考古学和不平等考古学 2.2界定考古学情境 2.2作为学术史情境的商和西周考古学 2.3东周之前青铜兵器个案的情境分析 2.4作为社会标识的青铜兵器 第三章 青铜兵器的精神层面意义:认知考古学或者反身考古学取向 3.1认知过程主义考古学和反身情境主义考古学 3.2青铜兵器的文化归属表达 3.3青铜兵器的性别认知和建构 3.4青铜兵器的禁忌和信仰 第四章 早期中国的玉质兵器:从辅助线索到多元格局 4.1早期中国玉质兵器的发现和研究 4.2玉质兵器的形态分析 4.3玉兵的多元特征:以玉戈为中心 4.4金石之缘 参考文献要目 插图目录 继续前行(代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