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走向深度融合的全面育人--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创新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

走向深度融合的全面育人--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创新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

  • 字数: 363
  • 出版社: 四川大学
  • 作者: 编者:罗晓航|责编:吴连英
  • 商品条码: 978756901355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成都 市盐道街小学百年以来的 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践, 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 分:回顾。用讲故事的形 式融入学校的办学历史与 理念、育人目标、教师发 展目标等,记录了学校在 整合育人方面的发展脉络 ,并为我们呈现了学校四 个阶段的整合育人情况。 第二部分:观点。从深度 融合的方法论、全面育人 的三个概念、全面育人的 五个观点、全面育人的“五 育”融合模型四个方面,揭 示了育人模式的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探索。学校 以“整合”作为核心理念与指 导方法,为建构全面培养 模式,在“五育”融合思想的 指导下,逐步总结出大观 念统整的实践性课程模式 。在充分尊重各学科本质 与逻辑的基础上,以学科 内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 挥各学科独特的整体育人 功能。以跨学科实践活动 、超学科实践活动发挥学 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的 整合育人功能,逐渐形成 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深 度融合全面培养模式。第 四部分:保障。从家长社 区资源、教师队伍、信息 技术三个层面,为全面培 养模式的建构提供了保障 。
目录
第一章 整合育人的历史发展 一、回顾历史——课程的灵魂在文化传统中生根 二、一脉相承——推开整合育人的实践之门 第二章 活动育人:以活动求整合(1986—1999年) 一、整合什么 二、怎么整合 三、为什么要这样整合 四、成果 第三章 主题统整:以主题求整合(2000—2006年) 一、整合什么 二、怎么整合 三、为什么要这样整合 四、成果 第四章 实践育人:以实践求整合(2007—2014年) 一、整合什么 二、怎么整合 三、为什么要这样整合 四、成果 第五章 项目学习:以项目求整合(2015年迄今) 一、历史传承:项目学习的“盐味”整合 二、独特表达:项目学习的“盐味”实施 三、与时俱进:项目学习的适时之道 四、学校发展:项目学习的“盐味”成果 第六章 深度融合的方法论 一、与时俱进 二、渐次深化 三、多方协同 四、整体建构 五、务实精进 第七章 全面育人的三个概念 一、概念一:全面发展概念 二、概念二:全面培养模式 三、概念三:“五育”深度融合 第八章 全面育人的五个观点 一、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个性的充分发展 二、全面培养的实质是基于“五育”并举的“五育”融合,“五育”融合的关键则是课程整合 三、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机制,实践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四、实践参与是“五育”融合与课程整合的根本方式,大概念是 “五育”融合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工具 五、项目式学习是促进学生实践参与的重要方式 第九章 全面育人的“五育”融合模型 一、建构全面培养的“五育”融合模型 二、“P—CTPA”模型 第十章 构建“五育”融合的全面培养目标 一、“五育”融合的全面培养目标结构 二、“五育”融合的全面培养目标分解 第十一章 “五育”深度融合的课程整合模式 一、大概念统整的实践性课程模式 二、明晰设计难点:大概念的确定与运用 三、案例分析 第十二章 全面培养的“五育”融合课程结构 一、“五育”融合课程的概述 二、“五育”融合课程的结构 三、小结 第十三章 “五育”融合的微型特色课程 一、学科内实践 二、跨学科实践 三、超学科实践 第十四章 “五育”融合课程的实施模式 一、“五育”融合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 二、从大单元整合到跨学科整合的操作模式 三、从课题式学习到项目式学习的操作模式 第十五章 全面培养的综合素养评价标准 一、全面培养的综合素养评价标准 二、游戏化综合素养评价体系 三、全面培养的综合素养实践案例 第十六章 回归社区的教育资源建设 一、教育资源建设的概况与价值 二、教育资源的机制与策略 三、教育资源建设的实际成效 第十七章 整合施教的教师共同体建设 一、盐道集团教师发展情况 二、整合施教的教师团队如何构建 第十八章 以信息适融推进全面育人 一、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及其教育价值认识 二、信息技术的不适不融问题 三、信息技术如何保障和推进全面育人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