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历史到未来(孔子德育思想理论研究)

从历史到未来(孔子德育思想理论研究)

  • 字数: 266
  • 出版社: 中央编译
  • 作者: 李丽娜|责编:李媛媛
  • 商品条码: 97875117389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5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新时代思想道德教育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宝贵资源,孔子德育思想理论研究是促使思想道德教育“ 双创”的需要。孔子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实践活动中 形成了培养“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根本目标,在遵循有 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尚中贵和的原则下,通过学、思、行 三种途径展开对人的爱国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本 书客观地分析孔子思想道德教育理论,肯定了他将思想道 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首创较为完整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 体系的历史贡献,理清了他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有维护等 级观念、公私德不分、不够重视生产劳动的历史局限性。 重点揭示孔子思想道德教育理念在今天仍具有的现实启示 ,促进思想道德教育返本开新,推动思想道德教育复归人 本,增强思想道德教育文化认同。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创新点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孔子德育理论界定 一、孔子德育的相关概念 (一)为政与从政 (二)教与教民 (三)现代语境下孔子德育理论的概念 二、孔子德育理论的基础 (一)天命观 (二)人性观 (三)中庸观 三、孔子德育理论的特征 (一)人文性与平等性相结合 (二)政治性与伦理性相结合 (三)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 第二章 孔子关于德育目标的论述 一、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 (一)时代发展的趋势 (二)对人的自觉反思 二、以培养“成人\"为根本目标 (一)“成人\"之提出 (二)“成人\"之要求 (三)“成人\"之特征 第三章 孔子关于德育内容的论述 一、以“为政以德\"为核心的政治教育 (一)“为政以德\"的治国路线教育 (二)惠民教民的民本观教育 (三)孝亲报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以“传道闻道\"为根本的思想教育 (一)不论鬼神的世界观教育 (二)积极救世的人生观教育 (三)见利思义的价值观教育 三、以“志道尚德\"为基础的道德教育 (一)志于道据于德 (二)依于仁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四德\"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孔子关于德育原则与方法的论述 一、孔子德育原则 (一)坚持有教无类原则 (二)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三)把握尚中贵和原则 二、孔子德育途径 (一)“学\"是基本途径 (二)“思\"是重要途径 (三)“行\"是关键途径 三、孔子德育方法 (一)循循善诱的疏导教育法 (二)以身作则的榜样教育法 (三)里仁为美的环境教育法 (四)为仁由己的自我教育法 第五章 孔子德育理论的价值与启示 一、孔子德育理论的贡献 (一)确立德育至上地位 (二)奠定了德育理论基础 (三)形成了志士仁人的独特精神 二、孔子德育理论的局限 (一)维护等级观念 (二)混同公德私德 (三)轻视生产劳动 三、孔子德育理论的现实启示 (一)促进德育返本开新 (二)推动德育复归人本 (三)增强德育文化认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