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伤痕文学”与80年代思想文化的转型

“伤痕文学”与80年代思想文化的转型

  • 字数: 249
  • 出版社: 同济大学
  • 作者: 王琼
  • 商品条码: 978756088573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6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重返文学现场,比较广义地对“伤痕文学”思潮进行深描,重新使“伤痕文学”这一“文艺思潮”问题化,并对其历史背景、现实语境及内在关系等方面做细致的梳理。透过既定的模式和修辞表层,深入到具体的社会机制、思想机制和文学机制,发掘它们内在的复杂性,清晰地揭示出“伤痕文学”从“揭露”到“愈合”的文化建构的变迁过程及内在矛盾运动的规律,揭示出它不仅是一种审美表达,还是一种政治表述。本书是一本文学研究著作,适合高校或研究机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王琼,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本科教研室主任,研究领域: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主持同济大学项目三项,参与同济大学项目一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一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重返早春文坛 第一节 “文革”告别式:思想文化的转型 第二节 疾病的隐喻:社会危机及其文化克服 第三节 “伤痕文学”及其思潮研究史 第四节 “重返80年代”的路径与方法 第二章 诊断:历史创伤 第一节 “伤痕文学”术语源考 第二节 《于无声处》与“天安门诗歌运动” 第三节 《天安门诗抄》与“伤痕文学”思潮 第四节 “为文艺正名”:文学与政治 第三章 拯救:批判与共谋 第一节 “歌德”与“缺德” 第二节 追认中的经典:《班主任》与《伤痕》 第三节 “伤痕”文本内外的共谋与异质 第四章 控诉:愈合机制 第一节 “揭露”的辩证法:《枫》的命运 第二节 “控诉”的可能及其限度 第三节 带着“伤痕”的新人 第五章 “伤痕文学”思潮的阈限 第一节 思想的阈限 第二节 困惑的情绪 第三节 文学史中刹那的繁华 第四节 文学的“再政治化” 余论:各种“探索”叠合的图景 附录 大事年表(1976—1984)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