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河西宝卷研究

河西宝卷研究

  • 字数: 264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李贵生//王明博|责编:李金涛
  • 商品条码: 97875203818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1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较为全面地梳理了宝卷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探讨了河西宝卷的渊源及其发展演变,全面考察了河西宝卷的思想内容与婚姻家庭观,深入分析了河西宝卷的语词程式、结构程式、典型场景和说唱结构等口头程式,在研究河西宝卷表演属性的基础上,揭示了河西宝卷的生存困境,并对河西宝卷的保护传承建言献策,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创新观点:河西宝卷是中国宝卷的一个地域分支,它的远源是敦煌变文,近源是宋元佛教的科仪和忏法;河西宝卷主要宣扬以“孝”为中心的家庭伦理道德和忠义思想;河西宝卷是中国传统婚姻家庭的大观园,它反映了中国传统婚姻家庭观的多元化构成,是封建时代多种婚姻家庭形式的积淀;河西宝卷作为一种独特的口头传统,其话语表达、结构安排、内容情节、说唱形式等都表现出很强的程式性,它的说唱结构继承了中国宝卷的传统,并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点,表现出有别于吴方言区宝卷的鲜明特色;河西宝卷是民众念唱的底本,其信仰、教化、娱乐等社会功能是通过聚众口头说唱发挥出来的,口头属性是河西宝卷的本质属性,河西宝卷的传承保护本质上是其活态的口头传承与保护。学术贡献:目前,学者对河西宝卷的研究重点主要在宝卷起源、音乐以及卷本的整理刊印等方面,对于河西宝卷的发展演变、婚姻家庭观、口头说唱程式、表演属性、保护传承等方面的内容没有或较少关注,本书稿的研究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作者简介
李贵生(1968—),男,汉族,甘肃武威人,河西学院文学院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方言与民俗研究。在《民族文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论文《多元宗教视野下的口头说唱——以甘肃武威“凉州贤孝”为例》被人大复印资料《舞台艺术》全文转载。出版专著《凉州贤孝唱词整理与研究》《凉州方言词汇研究》两部,其中《凉州贤孝唱词整理与研究》获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河西走廊民间口头说唱文学研究”一项。,王明博(1973—),男,汉族,甘肃民乐人。河西学院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民间文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在《社会科学战线》《民族文学研究》《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论文《近70年来中国宝卷研究回顾》被《新华文摘》2019年第11期全文转载。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项目“河西民间宝卷文献考订集成与研究暨数据库建设”(批准号:19VJX093)。
目录
绪言 一 河西走廊的历史地理 二 河西走廊的古代文化 三 作为口头说唱文学的河西宝卷 第一章 宝卷研究综述 一 中国宝卷研究概述 二 河西宝卷研究概述 第二章 河西宝卷的渊源与发展 一 河西宝卷的源头是唐代变文 二 河西宝卷的说唱结构异于敦煌变文 三 河西宝卷的近源是宋元佛教科忏 四 念卷仪式与说唱结构的简化 五 表演场域与讲唱主体的演变 第三章 河西宝卷的内容分类 一 宗教宝卷 二 民间宝卷 第四章 河西宝卷的婚姻家庭观 一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 一夫多妻 三 婚姻天定 四 妇女守节 五 孝敬公婆 六 嫡庶和谐 第五章 河西宝卷的语词程式 一 开经赞程式 二 时间程式 三 “富有”程式 四 天人感应程式 五 “死亡”程式 六 转换程式 七 情感程式 八 动作程式 第六章 河西宝卷的结构程式 一 开头 二 结尾 第七章 河西宝卷的典型场景 一 基本典型场景 二 一般典型场景 第八章 河西宝卷的说唱结构 一 六段式说唱结构 二 五段式说唱结构 三 四段式说唱结构 四 三段式说唱结构 五 两段式说唱结构 第九章 河西宝卷的表演属性 一 河西宝卷的表演语境 二 河西宝卷的曲牌曲调 第十章 河西宝卷的保护传承 一 河西宝卷传承人基本信息 二 河西宝卷的传承与保护 三 河西宝卷的传承困境 四 河西宝卷活态传承对策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