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厦大新闻学茶座

厦大新闻学茶座

  • 字数: 28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编者:毛章清//曹立新//吕艳宏|责编:田文
  • 商品条码: 97875203808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5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9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大新闻学 茶座》的姊妹篇。2014 年5月,新加坡旅华学者 、日本龙谷大学名誉教授 、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卓南 生先生,由北京南下厦门 ,创设厦门大学新闻研究 所。借鉴北京大学新闻学 研究会主办的“北大新闻 学茶座”,厦门大学新闻 研究所不定期推出“厦大 新闻学茶座”,卓南生教 授统理南北茶座事宜,立 意宗旨一脉相承。茶座旨 在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促 使新闻研究者或新闻从业 人员,与学界各领域的专 家学者,还有参与茶座的 各方同道学人,针对特定 专题一起对话、互动。每 期茶座的主讲人选、交流 主题和内容整理,都由团 队精心策划,着力跟进。 本书是“厦大新闻学茶座” 连续举办35期之后的一个 阶段性总结,分为“纪要 篇”和“论文篇”两个部分 。“纪要篇”把每期茶座内 容以学术动态的方式呈现 ,大多刊载在茶座协办单 位《国际新闻界》杂志上 ;“论文篇”则收录了一部 分已经公开发表的学术论 文,这些论文主要根据较 为完整而扎实的茶座专题 记录的改写而成。
作者简介
毛章清,男,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教授,厦门大学新闻研究所副所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新闻史论师资特训班”第一届学员,曾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与东南亚华文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秘书长,兼任日本龙谷大学国际社会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9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访学,2018年在中宣部舆情信息局挂职。 曹立新,男,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厦门大学新闻研究所副所长。200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新闻史、新闻采访与写作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曾在《厦门晚报》《三联生活周刊》《战略与管理》任记者、 编辑,学术专著有《在统制与自由之间——战时重庆新闻史研究(1937—1945)》(2012)、《台湾报业史话》(2015)等。 吕艳宏,女,厦门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助理教授,厦门大学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日本龙谷大学社会学研究院博士课程修毕,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新闻学、历史社会学、文化媒介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新闻史论师资特训班”第一届学员,曾任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与东南亚华文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理事。
目录
代序 从“自强不息”“新闻学教育摇篮”到探索学术传承之道——《厦大新闻学茶座》出版有感 第一部分 纪要篇 【1】张铭清:两岸的新闻交流 【2】卓南生:甲午年谈纪念甲午战争的意义 【3】曹立新:苏联新闻模式与20世纪中国新闻事业 【4】陈建国:漫谈美国汉学研究的意识形态 【5】黄合水:解读新闻中的新闻 【6】林鸿亦:“酷日本”政策中的虚无主义 【7】陈培爱:广告史研究与新闻传播学科建设 【8】薛凤旋:全球第二次经济大转移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 【9】刘永华:“新媒体”与“乡下人”:明清时代的文字下乡问题 【10】李泉佃:媒体融合的国家战略 【11】俞力工:从维也纳看欧洲媒体的亚洲报道 【12】卓南生:呼之欲出的“安倍谈话”与战后日本70年 【13】陈孔立:两岸媒体的“同”与“异” 【14】卓南生、吴廷俊: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方法的再思考 【15】林顺忠:“一带一路”热议声中的中国形象变化——一名东南亚华人来华从商40余年的观察和体验 【16】胡翼青:重新发现传播学——从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谈起 【17】吴光辉:日本媒体视野下的“中国威胁论” 【18】卓南生:战后日本的知识分子与舆论界——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中心 【19】孙立川:文学、历史与新闻的跨界写作——漫谈金庸的文笔生涯 【20】单波:跨文化传播的基本问题 【21】赵鹏:如何讲述中国故事 【22】卓南生:战后日本传媒亚洲报道的变迁与特征 【23】郑学檬:东方想象:海上丝绸之路的边际效应 【24】卓南生:如何看待“新报”与“古代报纸”的区分与关系 【25】洪诗鸿:从日本传媒看中日经济走向 【26】程曼丽: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建设 【27】夏春祥:文人论政再思考——台湾地区20世纪70年代《大学杂志》之研究 【28】年月:两岸新闻报道的技与道 【29】卓南生:明治维新150周年看日本近代化模式 【30】杨仁飞:当前台海热点问题的若干思考 【31】洪诗鸿:日本媒体怎样看待“华为事件” 【32】苏俊斌:新闻算法伦理权衡的两个尺度 【33】林念生:纪录片的真实性——从历史角度探讨 【34】周昌乐、苏俊斌:人工智能与新闻业的未来——从媒介史的视角探讨信息技术在新闻业变迁中的角色 【35】余清楚:正能量、主旋律的声音如何唱响网络 第二部分 论文篇 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的虚像与实像 战后冷战与东南亚华文报的生存空间与嬗变 日本近代化模式及其官制“舆情”走向 卓南生教授谈甲午年纪念甲午战争的 意义与误区 “东方影响了西方”:8至14世纪海上丝绸 之路的跨文化传播考察 世间宁有公言?从“萍水相逢”悲剧到新记 《大公报》的新生——以林白水的办报与言论为中心 《教育敕语》复活声中看日本走向 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讲好“中国故事”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