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中国70年文学发展(精)

新中国70年文学发展(精)

  • 字数: 235
  • 出版社: 北京师大
  • 作者: 刘勇//张悦|责编:贾理智
  • 商品条码: 978730325512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9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7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新中国 70年文学发展》主要勾勒 1949-2018当代文学 70年来的发展图景。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文学迎来了新的局面。从“十七年文学”到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文学”,从 80 年代的“先锋文学”、“自由文学”到当下流行的“通俗文学”、“网络文学”,70 年来文学发展的纷繁与庞杂带给我们许多研究资源与研究空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纯文学的回潮和文学走向何处的探索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和使命。本书力求通过梳理 70年来当代文学发展面貌,总结出一条属于新中国 70 年文学的发展线索,呈现出新中国文学的独特性与复杂性,尤其关照到当下的文学发展现状,对网络热潮下的文学发展做出更为准确的把握与判断。
目录
第一章 新中国激发的文学热情 一、时代颂歌:新中国的文学期待 二、英雄情结:新中国的人格化投射 三、长篇史诗:新中国文学书写的经典体式 第二章 为新中国正名的红色经典 一、红色经典为何经久不衰 二、红色经典的革命合法性叙事 三、农民叙事与国家认同 四、知识分子的转变与成长 第三章 新中国文学创作的新题材 一、作为新中国文学重要景观的工业题材书写 二、革命话语下民族资本家的形象重塑 三、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 第四章 跨代作家的转型 一、作家多重身份的交织 二、艰难的复出 三、沉寂者的低吟 第五章 特殊的时代与特殊的文学 一、戏何以成“样板” 二、“艳阳天”与“金光大道” 三、地下文学的潜流 第六章 从伤痕到反思:几代人的痛与伤 一、作为叙事前提的“文化大革命”记忆 二、“谁之罪”的追问与控诉 三、个人对历史的责任与困惑 第七章 从文学寻根到文化探源 一、何为“寻根”与为何“寻根” 二、寻根文学的实践创作 三、寻根意识的多个维度 四、寻根文学的价值与局限 第八章 回到文学本身 一、“先锋派”,先锋在哪里 二、“朦胧诗”与“后朦胧诗”的崛起 三、女性写作:一种新的文学身份和视角 第九章 文学的“大众化”和“经典化” 一、现代作家的当代接受 二、文学消费文化的兴起与影响 三、文学经典是否走向边缘 四、新媒体视野下的文学传播 第十章 文学的“本土经验”和“世界视野” 一、莫言的“撤退” 二、刘慈欣的“流浪” 三、曹文轩的“古典” 四、本土文学的海外译介 结语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