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创新集聚与研发效率提升/经管文库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创新集聚与研发效率提升/经管文库

  • 字数: 182
  • 出版社: 经济管理
  • 作者: 王志强|责编:赵天宇
  • 商品条码: 978750967768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4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 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 阶段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 以空间经济学的核心视角— —“集聚”为观察角度,探讨 中国经济供给侧的重要组成 部分——生产性服务业的空 间集聚与制造业创新活动的 空间集聚对企业研发效率的 影响,以期从集聚的视角为 供给侧的空间优化配置和效 率提升提供相关启示。首先 ,以空间基尼系数和熵指数 为主要集聚度测算指标,测 算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及细分 行业的空间集聚度演进趋势 。同时提出有关生产性服务 业集聚动因的机理分析,最 后利用系统GMM两步法进 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其 一,2003~2013年整体上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空间 集聚的趋势。仅有租赁和商 务服务业集聚度持续下降。 其二,新古典经济学所强调 的专业化劳动市场和本地知 识溢出效应、新经济地理学 所强调的循环累积因果效应 、制造业集聚的本地市场需 求效应、区域市场化程度和 法治化程度等制度因素均对 生产性服务空间集聚具有显 著的促进作用。其次,探讨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 创新活动集聚的相互影响关 系,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 究发现:其一,1998~ 2013年制造业创新活动的 空间集聚度持续上升。其二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产生 产业间集聚正效应、产业内 集聚正效应以及集聚负外部 性。对知识密集型的制造业 创新活动而言,其接收集聚 正效应的能力更强,因此, 综合效应为正,即生产性服 务业集聚能够促进制造业创 新活动在其周围集聚。相反 ,对制造业非创新活动而言 ,综合效应为负,即生产服 务业空间集聚迫使劳动密集 度更高的制造业非创新活动 向中西部地区扩散。其三, 无论制造业创新活动还是非 创新活动集聚,均可以通过 本地市场效应促进生产性服 务业集聚。再次,制造业创 新活动集聚能否推动集聚地 研发效率提升?利用2003 ~2013年中国28个省级高 技术制造业研发数据和随机 前沿方法,在有效控制其他 影响因素基础上,实证研究 发现:其一:制造业创新活 动集聚能够提升制造业的研 发效率。其二,2003~ 2013年,除黑龙江外,27 个地区的高技术产业研发效 率均有所上升;其三,空间 相关性和收敛性的研究发现 ,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 的部分地区之间具有较弱的 空间正相关性,广大中西部 省份之间不存在空间相关性 ;2003~2013年中国各省 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上存在 显著收敛趋势。最后,根据 以上研究结论对生产性服务 业和制造业创新活动的空间 优化配置以及制造业研发效 率提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第二章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基本理论回顾 第二节 经济活动空间集聚及成因的研究 第三节 制造业研发效率的研究 第三章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创新集聚与研发效率的影响机理 第一节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动因 第二节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创新活动集聚的互动关系 第三节 制造业创新活动集聚对制造业研发效率的影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创新集聚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特征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特征 第三节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动因的实证检验——基于系统GMM方法 第四节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创新集聚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制造业创新活动集聚对制造业研发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为例 第一节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创新活动:特征性事实 第二节 计量方法选择与模型设定 第三节 实证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发效率的空间相关性与收敛性分析 第一节 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空间相关性 第二节 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空间收敛性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政策含义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含义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