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张枣诗文集(1962-2010共5册)

张枣诗文集(1962-2010共5册)

  • 字数: 1150
  • 出版社: 四川文艺
  • 作者: 张枣|编者:颜炼军|责编:梁康伟
  • 商品条码: 978754115920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392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2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诗歌卷》的编订, 主要依据诗人生前自选诗 集《春秋来信》和去世后 整理出版的诗集《张枣的 诗》。《诗歌卷》在内容 编排上分为三个板块:“ 春秋来信”“集外诗”和“早 期诗”,以此保留了《春 秋来信》作为诗人生前唯 一自选诗集的特殊价值。 独立成卷的《诗论卷1· 现代性的追寻》是张枣先 生的博士学位论文。 《诗论卷2·讲稿随笔》 以《张枣随笔选》和《张 枣随笔集》为基础,收录 张枣去世后发现、整理的 讲稿和文章,讲稿部分是 极精彩的现代诗歌课,其 中新收入张枣关于卞之琳 、闻一多的比较文学讲稿 。 《书信访谈卷》萃集 了张枣先生写给友人、同 行和学生的信件六十余通 ,其中涉及诗学讨论、《 今天》(海外)杂志的编辑 工作,等等。 《译作卷》以《张枣 译诗》为基础,是张枣译 诗、译文合集。
目录
Ⅰ 诗歌卷 春秋来信 镜中 椅子坐进冬天 祖父 早晨的风暴 悠悠 献给C.R.的一片钥匙 木兰树 天鹅 历史与欲望(组诗) 早春二月 那使人忧伤的是什么? 苹果树林 海底被囚的魔王 望远镜 骰子 合唱队 企 灯芯绒幸福的舞蹈 入夜 夜半的面包 一个诗人的正午 孤独的猫眼之歌 猫的终结 何人斯 桃花园 姨 第六种办法 以朋友的名义 深秋的故事 秋天的戏剧 麓山的回忆 十月之水 老师 惜别莫尼卡 楚王梦雨 在夜莺婉转的英格兰 一个德国间谍的爱与死(组诗) 德国士兵雪曼斯基的死刑 祖国 祖国丛书 哀歌 地铁竖琴 护身符 蓝色日记 今年的云雀 空白练习曲(组诗) 希尔多夫村的忧郁 预感 断童 穿上最美丽的衣裳 南京 卡夫卡致菲丽丝(十四行组诗) 跟茨维塔伊娃的对话(十四行组诗) 纽约夜眺 春秋来信 厨师 同行 死亡的比喻 而立之年 死囚与道路 云(组诗) 瞧,弟弟,这些空瓶子 边缘 祖母 集外诗 星辰般的时刻 四月 留言条之一 危险的旅程 南岸第一次雪花 四个四季·春歌 四个四季·夏歌 白日六章 纪念日 杜鹃鸟 题辞 等待 故园(十四行诗) 维昂纳尔:追忆似水年华 刺客之歌 选择 薄暮时分的雪 夜半的声音 白天的天鹅 虹 三只蝴蝶 与夜蛾谈牺牲 别了,威茨堡 你认识的所有的人 为幸福而歌 邓南遮的金鱼 云天 此时此刻 娟娟 风向标 中国凉亭 昨夜星辰 来临 夜 拉丁黑门 北京城的碎片 黄昏 苍蝇 蝴蝶 风暴之夜 夜色温柔 让我指给你看那毁灭的痕迹 给另一个海子的信 朦胧时代的老人 诗篇 雨 我们的心要这样向世界打开 一首雪的挽歌 哀歌 眼镜店 海底的幸福夜 那天清晨 在森林中 西湖梦 大地之歌 到江南去 一个发廊的内部或远景 橘子的气味 世界 第二个回合 钻墙者和极端的倾听之歌 醉时歌 告别孤独堡 父亲 千年以后 枯坐 狷狂的一杯水 湘君 高窗 太平洋上,小岛国 看不见的鸦片战争 鹤 灯笼镇 早期诗八首 红叶 影 雪 给一颗无邪的心 石头 寻觅 无题 破阵子·寄祖父祖母及家人 Ⅱ 诗论卷1·现代性的追寻 前言 第一章 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发展与持续(1919—1949) 第一节 诗人流派的惯常划分 第二节 我们的新视角:四代诗人 第三节 “新月派”:浪漫的象征主义者 第四节 30年代的“现代派”诗人 第五节 冯至与“九叶派”诗人 第二章 鲁迅:《野草》以及语言和生命困境的言说 第一节 “怎么写” 第二节 “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第三节 “我自念:这是病叶呵!” 第四节 “但是,那前面的声音叫我走” 第五节 “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 第六节 “我将向黑暗里彷徨于无地” 第七节 “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 第三章 闻一多:介于纯诗与爱国之间——将精神追求的进退维谷作为抒情主题 第一节 “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第二节 美与爱 第三节 闻一多作为现代恶魔诗人 第四节 “人类同情”与爱国 第五节 富有创造力的不相容性 第六节 奇迹,唯有语言才能召唤 第四章 梁宗岱与象征主义诗学 第一节 梁宗岱和瓦雷里 第二节 梁宗岱关于瓦雷里诗学的诠释 第三节 象征主义、传统和“宇宙意识” 第四节 陶渊明、波德莱尔和象征 第五节 梁宗岱诗学的影响 第五章 传统与实验:卞之琳和冯至的客观化技巧 第一节 极端主体性的背离 第二节 传统与“历史的意识” 第三节 “水”作为客观化的宇宙意象 第六章 从地下文学到“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现代主义诗歌复兴 第一节 “假大空”诗学 第二节 另类的诗学 第三节 黄翔与郭路生:两个永远的局外人 第四节 重估价值判断的诗学 第七章 北岛与“词的流亡” 第一节 可疑之处:写作危机与“朦胧诗”的再出发 第二节 “抒情我”作为语言风景的探寻者 第三节 “世界的语言”与“诗的语言” 第四节 “词的流亡”作为去政治化的、文学内在的对现代性的追寻 第五节 陌生化的另一个“我” 第六节 流亡在途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