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仪式与族群认同(金沙江流域一个村落的人类学研究2020)/青海党校学者文库

仪式与族群认同(金沙江流域一个村落的人类学研究2020)/青海党校学者文库

  • 字数: 157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夏吾交巴|责编:王莎莎
  • 商品条码: 978752036716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8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洛西村位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西北方向。因特殊的地 理位置和长期与纳西族和傈僳族、白族、彝族以及普米族 等其他族群的交流,逐渐形成了洛西村独特的文化,乃至 金沙江流域的多民族杂居区域。在地理上,位于金沙江流 域的今塔城一带是唐、吐蕃、南诏等国长期发生拉锯战的 必争之地。长期的边界战争所导致的文化冲突、摩擦和交 融,使该地区族群边界变得非常模糊。在政治上,从南诏 国(728--902)至丽江木氏土司(1253--1723年)统治期 间,塔城一带夹杂在中央王朝和西藏地方政府之间,既与 中央王朝有政治上的联系、又与西藏地方政府有宗教上的 联系,这对塔城地区多元文化的萌芽和成长创造了良好的 土壤;在文化上,塔城一带是藏传佛教、汉传佛教、苯教 、道教、儒家文化的边缘地区,因此,为了适应特殊的地 方文化生态而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而融入纳西东巴教和傈 僳族原始宗教等地方主流文化中,从而形成“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多元文化格局。同时,也是藏彝走廊和茶马 古道的交通要道,这些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造就了错综复 杂的文化融合现象,这种长期的民族杂居对边缘族群的特 殊文化形成和文化交流与涵化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目录
第一章 “建”与“立”:理论的构建与回顾 第一节 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第二节 有关族群理论学术史梳理及回顾 第三节 有关洛西村一带研究回顾 第二章 深林中的香巴拉:田野点概述 第一节 多元视阈下的洛西村地理位置 第二节 源与流:历史的场景 第三节 生活与习俗:抹不去的集体记忆 第三章 仪式容量:族群认同的文化表征 第一节 从里到外:空间上的转移 第二节 从地面到天界的“亡灵” 第三节 节庆:永久的祈福 第四章 仪式的隐喻:构建族群认同 第一节 仪式与族源认同 第二节 仪式与文化认同 第三节 仪式与地缘认同 第五章 结论:认同的张力 附录一 山神颂词 附录二 家庭结构示意图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