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语篇层面隐喻分析的多维视阈

语篇层面隐喻分析的多维视阈

  • 字数: 232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祝敏|责编:宫京蕾
  • 商品条码: 978752037748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8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比较概念隐 喻和语法隐喻的异同点, 找出二者交叉相融之处, 并结合具身认知的分支理 论——感知模拟论,从语 法隐喻、概念隐喻、融通 隐喻、故事隐喻等维度对 小说、诗歌、科普文章、 演讲语篇展开分析,指出 其中隐喻的外在表达形式 、内在认知机制、社会文 化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并共 同构建语篇意义。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第三节 研究目标 第二章 隐喻和隐喻研究 第一节 隐喻的界定 第二节 隐喻的识别 第三节 隐喻的类别 第四节 隐喻和其他形式的修辞语言 一 转喻 二 夸大的陈述和保守的陈述 三 习语 四 非语言隐喻 五 文学隐喻与常规隐喻 六 复杂性 七 关于语言的设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概念隐喻和概念隐喻理论 第一节 理论框架 一概念隐喻的本质 二 概念隐喻的分类 三 哲学基础:体验哲学 四 特点:系统性 五 运作机制:跨域映射 第二节 新发展 一 隐喻的神经理论 二概念整合理论 三 感知模拟论和语境制约下的模拟器理论 第三节 局限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语法隐喻和语法隐喻理论 第一节 语法隐喻在古代的出现和使用 第二节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理论 一 理论框架 二 新发展 三 局限性 第三节 语法隐喻理论的哲学意蕴 一 语义观 二 纯理(元)功能思想 三 语境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概念隐喻理论与语法隐喻理论的比较 第一节 概念隐喻理论与语法隐喻理论的不同 一 本质的不同 二 研究重点的不同 三 对语言与经验之间关系的看法的不同 四 对隐喻存在于何处的看法的不同 第二节 语法隐喻理论与概念隐喻理论的相似之处 一建构主义观点 二 把隐喻看成一种语义现象的观点 三 对隐喻创造相似性和构建社会现实的认同 四 对隐喻使用者的意识形态和态度的体现 第三节 语法隐喻理论与概念隐喻理论的互补性 一 隐喻的功能 二 隐喻的工作机制 三 隐喻的认知理据 第四节 语法隐喻理论与概念隐喻理论的交叉点 一名词化和本体隐喻 二 从心理过程向物质过程的转化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隐喻分析:认知连贯机制、语篇衔接手段 第一节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介绍 第二节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隐喻及隐喻网络 第三节 隐喻认知机制的连贯性 第四节 隐喻的语篇衔接 一衔接理论简介 二 隐喻衔接研究综述 三 莎诗隐喻衔接机制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讹诈”人物对话人际隐喻的认知解读 第一节 小说《大饭店》及其片段“讹诈”的介绍 第二节 人际隐喻的认知解读 一 语气隐喻的认知解读 二 情态隐喻的认知解读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语法隐喻与概念隐喻二种视角在语篇分析中的融合互补 第一节 语法隐喻与概念隐喻的相融之处 第二节 对“玻璃的断裂”一文的语篇分析 一 语法隐喻的分析方法 二 概念隐喻的分析方法 三 二种分析方法的结合 第三节 反思与讨论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基于感知模拟的语篇层面融通隐喻解析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概念隐喻、概念语法隐喻和感知模拟的关系 第三节 概念隐喻和概念语法隐喻在语篇中的融通 一 “物体隐喻”和名词化概念语法隐喻的融通 二 “具体行为隐喻”和名词化、形容词化概念语法隐喻的融通 三 “人体部位转喻”和动词化概念语法隐喻的融通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基于感知模拟的语篇层面故事隐喻解析 第一节 故事和故事隐喻 第二节 感知模拟和故事隐喻的关系 第三节 故事隐喻在语篇中的认知过程 一 故事隐喻一:大雁的故事 二 故事隐喻二:门的故事 三 故事隐喻三:路的故事 四 故事隐喻四:好汉帮的故事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