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笔法记试论--以荆浩笔法记为样本的中国早期画论研究

笔法记试论--以荆浩笔法记为样本的中国早期画论研究

  • 出版社: 天津人美
  • 作者: 毕建勋//杜娟|责编:鲁荣//孙悦
  • 商品条码: 978753059458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3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笔法记》研究 与“试论”,但不止于《笔法 记》。《笔法记》是一个点 ,本书是以《笔法记》为基 点的网状研究。其研究的脉 络,不仅包括荆浩《笔法记 》在内的中国早期画论思想 ,同时也涉及中国早期的哲 学思想,因为二者紧密相关 。中国画论的研究,目前为 止多以朝代划分,而本书所 谓的“早期”画论,大体时间 是指宋以前的中国画论。本 书“早期”与“晚期”的划分, 其更深层次的学理依据,是 中国画论在早晚不同时期的 主流思想。早期画论的主流 思想,是以“道”“气”“理”“神 ”等形而上内容为终极追求 ,代表性的画家身份是“逸 士高人”“岩穴之士”,其所 相对的是一般性的图画画法 ,画者的身份是“闾阎鄙贱” 的“今之画人”(参见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 ),讨论的问题核心是形似 与超越、雅与俗,形而上的 思想占主流。早期画论的价 值标准追求综合与全面的“ 备赅”,大约等同于画论中 所谓之“士夫画”。早期画论 以“道”“气”“理”“神”等形而 上内容为终极追求的主流思 想一直为研究者所忽视,本 书在后面的不同章节中,会 对此问题有更深的论述;晚 期的画论以书写性笔墨为第 一追求,图画中各要素的综 合性变成了单一性追求,“ 作画第一论笔墨”,其形而 上性质消失。
目录
第一章 《笔法记》的基础问题研究 一、关于《笔法记》的真伪 二、关于《笔法记》的作者 三、关于《笔法记》的著录、引用与版本 四、《笔法记》文本的再校订 五、《笔法记》的校订文与理论模型 六、《笔法记》的写作意图 第二章 两种“画”与两种“真” 一、画者,华也。但贵似得真 二、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 第三章 探寻“真”之真义的路径 一、形与神 二、神的范畴在山水、花鸟画中的泛化 三、形似与气韵、骨法 四、形似与骨气 五、《笔法记》与《老子》思想的关系 六、《笔法记》与道教司马承祯的关系 七、《笔法记》之“真”与《老子》、道教之“真” 第四章 探寻“真”之真义的方法 一、三合结构与二一之法 二、二一关系 三、抱一治二 第五章 《笔法记》的“真”之真义 一、气质俱盛:气 二、气质俱盛:质 三、真画一划 第六章 《笔法记》的华实、似真辨 一、《笔法记》的华实关系 二、《笔法记》的似真关系 第七章 《笔法记》的图真之术 一、取真之术 二、运笔之术 三、书道秘奥与笔法六要 第八章 《笔法记》六要及相关问题研究 一、《笔法记》六要试论 二、《笔法记》的六要备赅原则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