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南京(我的1949)/城市红色记忆丛书

南京(我的1949)/城市红色记忆丛书

  • 字数: 280
  • 出版社: 中国文史
  • 作者: 编者:刘未鸣//韩淑芳|
  • 商品条码: 9787520514415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2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汇编30余篇亲历者回忆文章,分四个章节介绍了国民党崩溃前的黑暗统治、中共地下党的斗争、渡江战役以及我党进驻南京、接管南京等方面的情况,充分展示了人民军队为了解放南京不怕流血牺牲、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英雄气概,以及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探索历程。本书所选文章均来源于全国政协及地方文史资料,是研究这段历史的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精彩导读
覃异之:解放前夕,南 京危机重重 蒋介石黯然离开南京 蒋介石于1949年元旦发 表“求和”声明被毛泽东主席 发表文章加以揭穿后,不得 不于1月21日下午4时10分 乘专机黯然离开了南京。 蒋介石临走的那一天, 前往东郊拜谒了中山陵。陪 同蒋介石谒陵的有党政军部 分高级人员。我当时担任南 京卫戍总司令部副总司令。 我和张耀明、陈沛等南京卫 戌总司令部的官员还同蒋合 了影。蒋介石对我们讲了话 ,他说:“今天我们在军事 上虽然失败了,但是只要我 们知耻,发奋图强,前途还 是大有可为的。因为我们还 有长江以南及西南广大地区 ,比在黄埔革命时的基础好 得多。” 我们送走了蒋介石后, 心里都不是滋味。我还写了 一首诗:“隔江烽火逼京都 ,立马中原负霸图(蒋介石 客厅里挂有于右任写的对联 ,其中有‘立马定中原’一句) 、惆怅秦淮拼一醉,自来难 得是糊涂。” 但蒋介石在下台的前三 日(1月18日),就把京沪警 备总司令部扩大为京沪杭警 备总司令部,并发表汤恩伯 专任总司令(撤销衢州绥靖 公署),实际是要汤恩伯统 一指挥苏浙皖及赣东地区的 军事,积极布置湖口至上海 的长江防务。同时蒋介石又 派朱绍良为福州绥靖公署主 任,张群为重庆绥靖公署主 任,余汉谋为广州绥靖公署 主任,陈诚兼台湾警备司令 。在这样的布置之下,蒋介 石表面上虽然下野了,实际 仍能以国民党总裁的地位, 在幕后操纵一切。 李宗仁上台后积极谋和 李宗仁上台后,即于1月 22日发表声明,愿意在中共 提出的八项条件基础上进行 和平谈判。李宗仁急于同中 共方面直接联系,考虑首先 要同距南京最近的三野陈毅 部联系,于是决定派李明扬 到江北找陈毅。 当时扬州已经解放,长 江已经封锁,必须持有卫戍 总部的通行证才能过江。李 宗仁派程思远两次找到我说 :“德公(李宗仁)派李明扬 过江找陈毅,接洽直接谈判 ,请你大力协助。”我即以 派情报人员过江为由,两次 取得通行证交给程思远。当 时发通行证也很严,必须填 发证人和发证原因。因我是 副总司令,这当然不会有问 题。 在这期间,李宗仁曾约 我几次长谈,主要说明他的 “民主”“和平”政纲,委婉地 批评了蒋介石独裁带来的危 机,并了解江防情况。我表 示拥护李的“和谈”主张,并 说:“徐蚌会战失败后,不 仅兵力大大削弱,士气也很 低落,要想持久固守南京是 不可能的。” 一次,李宗仁在与我谈 话时提到“和谈”进行中的种 种困难,首先是安全问题。 他曾打算从安徽李品仙部抽 来一个师担任南京的警卫, 结果仅调来一个团的兵力。 我告诉他:“守备南京的四 十五军有一个师,是我的老 部下,师长叫钟迺彤,他手 下有一团长叫张荣儒,是随 我多年的参谋。这支部队我 能掌握。”李宗仁要我立即 部署一下。于是,我把张荣 儒团调进城作为机动部队, 配备有几十辆汽车,随时可 以应急行动。李宗仁对此十 分满意。 李宗仁还试图通过民主 人士与中共方面取得联系。 他上台不久,就曾派总统府 秘书长邱昌渭暗中与罗隆基 接洽。当时,罗隆基的好友 、名记者浦熙修女士被南京 卫戍总部扣押,罗正在设法 营救。邱为了与罗搞好关系 ,暗中找我,请我设法释放 浦熙修。他直言不讳地说: “这是代总统的意见。”对此 我当然执行不误。 李宗仁又通过甘介侯与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挂钩 。很显然,李当时一手抓“ 和谈”,一手抓美援。在军 事方面,李积极拉拢黄埔学 生。他曾当面夸奖关麟征为 中国少有的优秀将领,并打 算以关代替顾祝同为参谋总 长。关亦认为李恢宏大度, 礼贤下士,可以共事。后来 关到溪口面见蒋介石,把李 的意见向蒋介石谈了。蒋对 关说:“这是别人对我们挑 拨离间,不要上当。你是带 兵的人,我已通知国防部要 你担任陆军总司令。”关到 南京见了顾祝同,顾对关说 :“行政院孙院长在广州, 未经国防部的同意,竟直接 发表张发奎为陆军总司令, 这是从来没有的做法。你暂 任陆军副总司令吧,一两个 月后,把张调开再由你担任 。”不久,张被调为战略委 员会委员,关麟征接任了陆 军总司令。由于李宗仁的一 番话,蒋介石才松了口,关 从此即更加靠拢李宗仁。 李宗仁为配合他的“和谈 ”主张,做出了一些姿态。1 月24日,他命令行政院办理 下列各事:(一)把各地“剿 匪”总部改为军政长官公署 ;(二)取消全国戒严令;( 三)裁撤“戡乱”建国总队;( 四)释放政治犯;(五)启封 一切在“戡乱”期间因抵触“ 戡乱”法令而被封闭的报馆 杂志;(六)撤销特种刑事法 庭,废止该庭审判条例;( 七)通令停止特务活动,对 人民非依法不得逮捕。P2-4
目录
.第一章 崩溃前夜:夜幕沉沉的南京城 覃异之:解放前夕,南京危机重重    003 作者时为首都卫戍副总司令兼江北指挥所主任 蒋介石黯然离开南京 / 003 李宗仁上台后积极谋和 / 004 震惊京沪的暴动案 / 006 在南京的最后日子 / 009 周家让:金融市场动荡,民不聊生    011 作者时为邮政储金汇业局员工 局长办公室成了留守处 / 011 金圆券泛滥成灾 / 012 大白天里的大黑市 / 013 老百姓见了“青天” / 014 金融史上没有的新鲜事 / 015 沈安娜:国民党在南京的最后几次“中常会”    016 作者时为国民党中央党部作速记员 “最后的晚餐” / 016 “国军”大败,蒋介石心急如焚 / 017 “中常会”气氛凝重,人心惶惶 / 018 王端骧、沈良骅、任国常:南京五厂拒迁台湾    022 王端骧,时为中央无线电厂厂长;沈良骅,时为南京电照厂厂长;任国 常,时为南京电瓷厂总经理 蒋介石令南京五厂拆迁台湾 / 022 五厂拒迁台湾 / 023 汤恩伯一再催迁五厂 / 024 停迁后立即恢复生产 / 025 刘敬坤:惨遭镇压的南京学生运动    027 作者时为中央大学学生 反对内战,爱国学子决定游行示威 / 027 游行前的几场风波 / 028 总统府门前的流血惨案 / 030 第二章 秘密行动:没有硝烟的战斗 沈世猷:我是如何从汤恩伯江防司令部获取     情报的    037 作者时为国防部一厅中校参谋,中共地下党员 打入汤恩伯江防最高指挥部 / 038 密取江防军用地图 / 039 义旗纷举,敌人众叛亲离 / 042 白皮红心的地下联络点 / 046 时间紧急,不冒点风险,岂能成大事? / 049 地下情报起了大作用 / 052 陈修良:南京地下党的斗争    054 作者时为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 南京地下党的形势 / 054 里应外合,多次成功起义 / 059 迎接解放,胜利会师 / 062 章师明:我所参与的农工党在南京的革命活动    066 作者时为农工民主党南京市支部委员 农工党在南京做了大量工作 / 066 接收吴子培为皖南地区特派员 / 069 支持吴钟祺率部起义 / 070 说服关堃垕弃暗投明 / 072 夏琫瑛:“民革”内部的反蒋斗争    074 作者时为国民党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妇女福利科总干事 加入“民革”地下组织 / 074 秘密筹划“南京暴动” / 078 被捕入狱,屡次被审 / 081 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 / 084 刘海亭:轰动一时的南京国民党警察罢岗事件    086 作者时为国民党首都警察厅北区警察局局长 “天机”泄露 / 086 巧设圈套,将计就计 / 087 警察罢岗,局面失控 / 090 董谋先:南京公务员工运动始末    092 作者时为国民党财政部职员 一呼百应的“敌后游击战” / 092 疏散费由 2000 元增至 20000 元 / 093 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 095 共产党雪中送炭 / 097 周镜泉:一个“民盟”小组的地下活动    099 作者时为民盟盟员 和谈破裂,“民盟”被迫转入地下 / 099 在斗争中求生存 / 099 王晏清:亲历南京首都警卫师起义    102 作者时为首都警备部队第九十七师师长 蒋介石任命我为第九十七师师长 / 102 第九十七师的任务是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 / 103 了解了中共的政策后,我决定率队起义 / 104 机密泄露,我被软禁 / 105 起义成功,我们走上了光明之路 / 107 阙晓钟:我参与了国民党第二舰队的起义    112 作者时为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轮机长 秘密约见联络员 / 112 林遵和我分头策反六艘军舰 / 116 不记名投票,决定去留 / 119 南京江面上的壮举 / 120 易元方:“美盛”军舰起义纪实    123 作者时为“美盛”舰舰长 混乱中驶离南京 / 123 林遵宣告起义 / 124 不费一兵一卒,和平起义 / 124 罗贤朴:战斗在 431 电台    126 时为 431 电台台长 奉命成立 431 电台 / 126 彻底粉碎敌人搞破坏的阴谋 / 127 第三章 兵临城下:打过长江去,解放南京城 陈士榘:我率领第八兵团参加渡江作战的经过    133 作者时为第八兵团司令员 调离华东野战军,组建第八兵团 / 133 拔除多处敌前哨据点,积极备战 / 134 千帆竞渡,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 137 进攻“三浦”,直取南京 / 138 喜迎解放军,欢庆南京解放 / 140 罗晴涛:回忆解放南京的战斗岁月    143 作者时为三十五军一〇四师三一〇团政治委员 “打不开江浦,我死也要死在这里!” / 144 占领“三浦”,直奔南京 / 145 蒋介石叫嚣“要不惜一切牺牲,与共党周旋到底” / 146 千方百计寻船,终于顺利渡江 / 147 刘金山:江浦激战    150 作者时为一〇三师三〇七团团长 主攻与佯攻相结合的作战策略 / 151 找准突破口,提前行动 / 152 攻占江浦,打赢了这场硬仗 / 155 李子亮、邹彬:京沪地区国民党军的江防守备及        崩溃实况    157 李子亮时为国民党第四军副军长,邹彬时为国民党第八十八军第三一三师 副师长 国民党军守备长江的企图 / 157 京沪地区的作战准备 / 158 京沪杭警备区所辖部队概况 / 162 江防序战 / 163 江阴地区守备战 / 164 荻港地区守备战 / 167 浦口地区守备战 / 169 江防总撤退 / 170 胡念恭、李祥麟:江宁要塞溃散纪实    177 胡念恭,时为江宁要塞第一台上尉台长;李祥麟,时为江宁要塞守备总队 第一大队副大队长 全面崩溃之前的徒劳挣扎 / 177 中共地下党打入江宁要塞内部 / 178 盲目发射八发炮弹后,迅速溃散 / 179 戴戎光:长江江防总崩溃中的江阴要塞    183 作者时为江阴要塞司令 国民党将领各怀鬼胎 / 183 江阴要塞堪称军事要地 / 185 蒋介石任命我为江阴要塞司令 / 186 “迷魂阵”里,不战而败 / 188 喻天鉴:守卫南京的第四十五军被歼经过    191 作者时为九十七师副师长代理军参谋长 从警卫师师长到四十五军军长 / 191 妄图使南京固若金汤的城防计划 / 192 赵霞调职,军属九十七师起义 / 193 解放军强渡长江,四十五军穷途末路 / 194 方耀:国民党二十八军全军覆没    196 作者时为第八十师二三八团上校团长 南京只有两个军的兵力守备 / 196 构筑阵地工事,老百姓怨声载道 / 197 蒋介石自欺欺人的战前讲话 / 198 汤恩伯下令全线撤退 / 199 南京政府南逃,人心惶惶 / 200 在南渡镇遭袭,损失惨重 / 201 长兴、广德境内被全歼 / 202 李文开:浦镇守军国民党八十师被歼记    205 作者时为八十师政工处长 奉白崇禧急令,调驻浦镇 / 205 军心不稳,官兵各有打算 / 206 新任军长刘秉哲的垂死挣扎 / 207 采取各种措施,巩固桥头阵地 / 210 “一草一木,也不能留给共军” / 212 走投无路,当了俘虏 / 212 徐世江:我随李宗仁撤离南京    216 作者时为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本部机要组组长 见证“党国”命运的机密大事 / 216 悄悄备好专机 / 217 撤退时的黯然神伤 / 218 吴诚聚:“京电轮”迎渡大军    221 作者时为“京电轮”上的船工 6 名船工的坚守与希望 / 221 江面上的惊险一刻 / 222 劈波斩浪,小火轮发挥大作用 / 223 何克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灭    226 作者时为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五军政治委员 现地勘察,确定作战方针 / 226 所谓的“千里江防”,不堪一击 / 227 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总统府 / 229 第四章 迎接新生:顺利接管南京城 朱明镜:接收“总统府”纪事    233 作者时为南京市军管会文教接管委员会秘书室秘书 “文管会”参与接管“总统府” / 233 意外发现重要档案 / 234 “总统府”内办展览 / 235 刘志诚:接管中山陵    238 作者时为三十五军一〇五师三一五团前卫营二营副政委 驻守中山陵 / 238 搜索无名洞 / 241 智克敌四师 / 242 曹锦:接收“国民大会堂”的经过    245 作者时为南京市市委秘书处人员 秘书处接管大会堂 / 245 清点时的意外发现 / 246 鲁平:接管首都电厂的前前后后    248 作者时为中共南京市委工委委员 保卫电厂迎解放 / 248 顺利接管旧企业 / 250 捍卫“光明”反轰炸 / 251 民主改革气象新 / 252 李元:重建紫金山天文台    254 作者时为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 历经战乱,紫台已满目疮痍 / 254 军管会接管,旧紫台迎来新气象 / 255 张亚平:我参与筹建了南京邮政局    258 作者时为南京邮政局局长 接管邮电系统 / 258 组建南京邮政局 / 259 周家让:降服“野马”——回忆南京解放初期金融     工作    262 作者时为邮政储金汇业总局保险处科员 地下党提供资财清册 / 262 兑换群众手中的“金圆券” / 263 金融史上的新举措——折实储蓄 / 265 给“野马”套上笼头 / 266 魏文华:《中央日报》终刊前后    268 作者时为《中央日报》社会新闻版编辑 《中央日报》的最后宣言 / 268 中共地下党打入报社内部 / 270 从国民党的喉舌到人民的报纸 / 272 李廉:南京《新华日报》正式创刊    274 作者时为《新华日报》编辑部副主任 筹备出版《新华日报》 / 274 “新华大军”来自四面八方 / 275 各项工作都开展得有声有色 / 276 认“真”和认“错”的态度,难能可贵 / 278 管致中:从中央大学到南京大学    281 作者时为中央大学助教 接管前的准备 / 281 正式接管中央大学 / 282 更名为南京大学 / 284 蒋向红:新时代的乐章——原国立音乐院接管     纪实    286 作者时为南京市军管会文委大专部接管原音乐院联络员 南下编入金陵支队 / 286 随军渡江进入南京 / 287 依靠师生接管音院 / 289 音院响起新时代乐曲 / 29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