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水土保持技术史--基于内蒙古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视角(1956-2011)

水土保持技术史--基于内蒙古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视角(1956-2011)

  • 字数: 449
  • 出版社: 经济管理
  • 作者: 王静//海春兴|责编:魏晨红
  • 商品条码: 978750967435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5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水土保持技术的 发展历史悠久,我国黄土 丘陵沟壑区是全国最先开 始进行水土流失调查和治 理的区域。其中,内蒙古 黄土丘陵沟壑区属于农牧 交错分布的生态敏感区, 同时内蒙古又属于少数民 族自治区,具有其独特的 地域性。本书基于内蒙古 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视角, 比较全面地反映了1956 -2011年黄土丘陵沟壑 区水土保持技术的历史发 展和技术指标体系,从时 间和空间角度,对比了5 个历史阶段和2个人文环 境中水土保持技术的差异 ,记述了其成就、经验和 问题,探寻水土保持技术 的传承和创新。同时,分 析了不同的水保技术对土 壤保水保土效应的影响以 及与社会人文因素之间的 关系,它将为今后黄土丘 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的治理 工作提供可以借鉴的历史 经验,在水土保持事业中 发挥经世致用的功能。
目录
1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古代水土保持史研究 1.2.2 民国至今水土保持史研究 1.2.3 内蒙古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史研究 1.2.4 综述小结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创新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创新点 1.4 研究阶段的历史分期 1.4.1 历史分期 1.4.2 分期依据 1.5 有关概念界定 1.5.1 水土保持 1.5.2 水土保持办法、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技术 2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环境 2.1.2 社会经济 2.2 研究方法 2.2.1 历史文献分析法 2.2.2 个案分析法 2.2.3 实地调研法 2.2.4 实验分析法 2.2.5 历史比较研究法 2.3 研究思路 2.3.1 水保技术的选择 2.3.2 野外采样区的确定 2.3.3 样品采样、测定和访谈 2.4 技术路线 3多项水土保持技术广泛应用阶段(1956~1962年) 3.1 全国水土保持围绕发展山区生产和治理江河全面展开 3.1.1 水土保持逐步推广 3.1.2 水土保持掀起高潮 3.1.3 水土保持停滞调整 3.2 内蒙古水土保持工作经历萌芽—高涨—低谷三个阶段 3.2.1 水土保持萌芽期(1956~1957年) 3.2.2 水土保持高涨期(1958~1960年) 3.2.3 水土保持低谷期(1961~1962年) 3.3 内蒙古黄土丘陵沟壑区多项水±保持技术(1956~1962年) 3.3.1 农牧业改良土壤措施 3.3.2 森林改良土壤措施 3.3.3 水利改良土壤措施 3.4 国内外水土保持技术发展与对比 3.4.1 黄河中游黄土丘陵地区水保技术差异 3.4.2 全国各省(区)水保技术差异 3.4.3 苏联对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影响 3.5 小结 4水土保持技术以建设基本农田为主(1963~1978年) 4.1 全国“以粮为纲”建设基本农田 4.2 内蒙古水土保持在曲折中缓慢发展 4.2.1 水土保持工作缓慢复苏(1963~1965年) 4.2.2 “文化大革命”对水土保持的影响(1966~1972年) 4.2.3 恢复水利水保工作(1973~1978年) 4.3 内蒙古水保技术以梯田和林草技术为主 4.3.1 水平梯田 4.3.2 柠条 4.3.3 草木栖 4.3.4 坝地 4.4 国内外水土保持技术发展和对比 4.4.1 与1956~1962年水土保持技术对比 4.4.2 国内其他区域水土保持技术发展 4.4.3 国外水土保持技术发展 4.5 小结 5应用水土保持技术综合治理小流域(1979—1985年) 5.1 国家大力发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 5.1.1 水土保持工作加强 5.1.2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提出 5.2 内蒙古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工作迅速发展 5.2.1 国家对研究区水土保持治理的重视 5.2.2 地方水保机构和制度的健全 5.3 先进思想和科学研究推动水土保持技术发展 5.3.1 小流域治理思想 5.3.2 科学研究项目和技术成果 5.4 国内外水土保持技术 5.4.1 与1963~1978年水保技术的比较 5。4.2 我国其他地区水土保持技术 5.4.3 国外水土保持技术 5.5 小结 6水土保持技术以治沟骨干坝为主(1986~1996年) 6.1 国家依法治理水土保持 6.1.1 《水土保持法》颁布 6.1.2 召开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和实施国家重点工程 6.1.3 探索发展小流域经济 6.2 内蒙古水土保持工作以实施多类建设项目为主 6.2.1 积极实施水土保持基础建设项目 6.2.2 关注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工作 6.2.3 沙棘资源建设项目开始启动 6.2.4 科研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 6.3 内蒙古水土保持技术趋于规范化 6.3.1 强化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6.3.2 水土保持标准规范 6.3.3 对比1988年和1996年两版水保技术标准 6.4 小结 7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发展水土保持技术(1977~2011年) 7.1 国家提升水土保持的战略地位 7.1.1 水土保持列入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7.1.2 预防监督和监测预防工作深入广泛开展 7.1.3 考察和普查工作的圆满完成 7.2 内蒙古水土保持工作以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为主 7.2.1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 7.2.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 7.2.3 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 7.2.4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7.2.5 水土保持宣传工作 7.2.6 完成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 7.3 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水土保持技术 7.3.1 对比1996年和2008年两版水保技术标准 7.3.2 开始注重水土保持技术质量的验收 7.3.3 水土保持技术人员的工作逐步规范化 7.4 小结 8水土保持技术差异研究 8.1 相同历史阶段两旗县水土保持技术差异分析 8.1.1 技术实施数量和治理面积的差异 8.1.2 水土保持技术对土壤水分影响的差异 8.1.3 水土保持技术对土壤养分影响的差异 8.1.4 两个旗县水土保持技术发展存在差异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